至于“第三军”,则是完全的“辅兵部队”。
那些身体孱弱,实在不适合上战场的人,统统编入“第三军”,留在后方,主要任务是挖战壕。
虽然青登总以“猛打猛冲”、“干就完事了”的莽夫形象示人,但在一般情况下,他的作战风格更像是西汉初期的名将程不识——因为太过稳重,所以从不吃败仗,匈奴人看见他就跑,以至没打过什么大仗,乃“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最佳典范。
“稳中求胜”一直是青登的带兵风格的一层重要底色。
每多一道战壕,守军就多一重依仗。
因此,为求稳妥,青登特地下令:从赤坂御门到江户城的这一路上,必须挖满战壕!能挖多少就挖多少!
只要战争仍在继续,就要不停地挖战壕!
就这样,在青登的亲自操刀下,快速搭起义军的“架子”,虽很粗糙,但也勉强够用了!
……
……
“没错!就是这样!保持队形!不要慌!不要乱!”
屹立于战场最前线的原田左之助,不厌其烦地指挥义军。
只见其身后的一批义兵——约莫百人——手持三间枪,排列成紧密的“刺猬大阵”。
眼中所见是血光,鼻下所闻是腥臭,耳边所听是喊杀……初临战场的紧张感,支配了现场每一个义兵的面部神情。
目光发直、眼神呆滞、呼吸急促、冷汗直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为求安全感,他们挨得极近,肩抵着肩,脚踩着脚,像极了紧靠作一团儿,互相取暖的羔羊。
这般一来,虽让枪阵变得相当密集,令敌人不敢靠近,但也相当危险。
一旦遭受攻击,就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只要倒下一个,便会倒下一大片。
原田左之助见状,不禁咂舌,心中暗道:
——让这些没受过训练的平民上战场,果然还是太勉强了……
便在他暗自感慨的这个时候,其前方传来激烈的喊杀——新的敌兵杀将而来!
“杀啊啊!”
“不要停下!保持攻势!”
“报答一桥公的恩情!”
扑面而来的森然杀气,令原田左之助迅速作出反应——他一边调整状态,摈弃杂念,集中精神,一边举高长枪:
“跟我上!逢敌便杀!就这么简单!”
吼毕,他身体力行,冲锋在前。
寒光凛凛的长枪在其掌中如羽毛一般轻盈,如绳子一般柔软,如毒蛇一般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