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无聊赖的秋风轻扫着落叶,看上去萧索落败之余,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美,这一幕在那些大城镇中可不多见,一些文人骚客若是见到,多半得诗兴大发,道来几句自创的蹩脚诗,但在深山里,却是稀松平常,随处可见,附近一些村民们,讨厌见到这些类似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落寞场景,心里或多或少会想,只有那些文人才会喜欢。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未尝可知,也不可辨,这世上的人,都戴着面具在活,在过。
这些话,这些事,小男孩所住的圣隐村中那位每天站在村口大青石上说书的张先生天天都在讲,很是义愤填膺,颇有种愤世嫉俗的意味。
村里的小孩最爱听村里张先生讲故事,可大人们不喜欢,怕小孩被带坏。几年前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的张先生,是实打实的村中一害,一般情况下,大青石上讲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可台下却是门可罗雀。
而小男孩便是张先生唯一一个忠实听众,每次听张先生讲完,就狠狠点头,稚嫩地道:“是这个理。”
张先生喜欢这模样灵秀的小男孩,经常捏着小男孩的脸,笑呵呵道:“娃子,等过几年,你长大了,叔带你去“姚翠楼”乐一乐。”
小男孩狠狠点头,却是不知道姚翠楼是个什么地方,心想应该很好玩,因为他每次听见张先生提起这三个字时,都听到张先生笑得特别的欢。
张先生虽然“荼毒”小男孩,可也教会了小男孩许多不为人知的道理,七岁的他,不算深谙人事,但也绝非是个单纯的小孩儿。
......
寂寥的狭窄古道上只有那不起眼的竹竿在轻轻敲打地面,嗒嗒直响之声单调而无味,在这深秋之中更显几分寂寞,忽来一阵秋风,古道边一些老树不胜吹袭,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更是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似乎带着几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夕阳西下,残阳浸在天边一望无垠的连绵云海中,四散出如血而铸光芒,映得那原本飘渺神骏的云海在此时看来有些狰狞与可怖,宛若一片愁云惨淡的血海。
四周光线渐显暗淡,直到最后一抹血光消失在天边时,男孩才走到古道尽头,前方是一座石拱小桥,桥的另一端,约莫丈许之外,是一个小村落的村头,一旁的大青石上刻着“圣隐村”三个苍劲大字,透过淡淡的夜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那穿过树梢的袅袅炊烟。
这时,男孩兀然止住脚步,眉头深深锁起,灰色瞳孔骤然放大,而后脚步急促地向前疾行。
嗒嗒嗒…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