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理想化……
显然,如果一定要认为程序说过的这些话里,存在某种特定的含义,他们之间存在一套复杂的密码系统……这跟现有的,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相违背的,从刑侦学上来说,这种假设显然不是最优先的方向。
于是接下来,伍哲只能不断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盒子里的程序,根据他的思维,想象他可能的行动,想象他如果他真的需要联系其他的同类,他都有哪些渠道,都会怎么做。
所有说过的话,都已经被证明不可能。那只有行动,而且是能被其他ai看见,并了解的行动。
开关灯操作,特别是两个冬眠区交接处的灯光操作,通过灯光的亮和暗,来传递信息,最简单的传递信号方式,也是卢婧文他们尝试的办法,田盛分析过,所有的灯光开关数据都正常,偶尔也许会有一些符合明码的操作组合,但表达的意思都没有含义,就像是一只猴子在键盘上随便打出来的东西。
冬眠人员交接,冬眠区之间每年都会有冬眠人员之间的流动,有些是因为冬眠人员自己的安排,也有些是因为冬眠公司之间的原因,比如并购、合并……或者共同租用一个新的冬眠区。因为冬眠人员的内部编号都是ai安排和控制的,也许ai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信息?也许那些冬眠者的姓名,或者身份信息,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但分析下来证明,这种可能并不存在。
越界行为,按照烛火公司给他们的客户制定的,“模拟程序使用须知”中提到的,ai不能够通过语音软件,或者任何联系互联网的工具,与外界交流,但在诺亚的总控室,伍哲也看到两个工作人员跟程序之间,似乎并不是严格遵循这样的规定,那些工作人员的通讯软件,游戏角色,也许可以用来作为沟通的桥梁。
但这些渠道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程序只是程序,他们不是万能的,他们不会知道,自己通过这些软件,是在跟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说话,是自己的同类,还是人类。
不论是从烛火公司那边得到的信息,还是从那些使用的公司那里,伍哲得到的信息都是这些程序彼此并没有相互联系的方式,而且烛火公司制定的“模拟程序使用手册”中,还强调禁止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在5年的使用期内,还会让技术员不断上门,查探这些程序的“状态”来确认这一点。
所以,这些渠道的确可能存在,但程序没办法通过这些渠道,来获取跟不确定的对象联系,如果他们把关键的信息传给了人,那自己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