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没有想过要自己当皇帝,曾国藩说绝对没有这种想法。当李文得知曾国藩已经没有太大野心后,建议曾国藩分几步走,彻底消除清政府对他的疑虑。曾国藩拥兵自重,再加上他并不是满族人,对于朝廷来说威胁太大了。不要说是众多满族大臣和皇亲国戚了,就是小皇帝和他的两宫皇太后都对曾国藩耿耿于怀。曾国藩要是有野心的话,李文建议曾国藩不要进京,更不要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到时候找机会自己独立。要是曾国藩不想背叛朝廷,想当一个名臣的话,李文建议曾国藩一边继续控制军队,一边去京城和朝廷讲条件。要是曾国藩已经完全没有了野心,只想自己和手下能够得到富贵的话,李文建议曾国藩主动交出军权,用手中的兵权换取朝廷的信任和自身富贵。曾国藩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实行第三种方案,这样做看上去最不值得,其实后福最大。李文建议曾国藩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也不要马上向朝廷要富贵,只是表达愿意服从朝廷和皇太后的安排就可以了。到时候朝廷就会主动示好,请曾国藩进京商谈。曾国藩进京之后可以张扬一点,更可以炫耀一点,但是要注意对皇太后等人的尊敬。当对方提出兵权和军队安置问题时,曾国藩主动提出不插手处置,并要求大部分军官分散安置的要求。为什么要分散安置呢?军官们在一起,朝廷就会担心他们不稳定,就会时时刻刻关注他们,一有个风吹草动就会马上下手处理。与其在一起被外人监视,不如分散开来。这样做不但不会全军覆没,而且不会引起朝廷的注意。再说了战乱已平定,朝廷不会养着这么多的武将,再加上满族将领需要重新坐镇地方,所以众多有功将领就会转为文职安置在地方。以现有的湘军众多将领的品级和职务来说,朝廷起码要拿出十多名高级官员职务,上百名中级官员职务,数百名底层官员职务才能安置得了。这些人一旦到了地方,就是曾国藩的后台,也就是曾国藩的亲信。一旦朝廷像对曾国藩或者湘军下手的话,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地方安定,为了安抚有功之臣,朝廷也好,皇室也好都会善待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听从了李文的建议,马上回京和朝廷谈判。曾国藩的表现令朝廷和皇太后大喜,大家都以为曾国藩会留恋权势,不愿意交出兵权。朝廷已经没有精力和金钱再和曾国藩打仗了,更担心地方汉人们作乱,所以不敢对曾国藩逼得太紧。没想到曾国藩主动提出交出兵权,条件只不过是要求安置将士和抚恤阵亡士兵而已。朝廷马上答应曾国藩的请求,不但要重赏有功之臣,而且答应让曾国藩做一个名臣榜样。不久之后曾国藩出任军机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