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燕找了一些破衣服做了两身怪异的马甲穿在姐妹身上。别人以为这两个小年轻赶时髦,其实是不舍得弄脏唯一的一套礼服。为了节约开支,姐妹两熟记上|海的大街小巷,也深知各地方的搬运行情,更是对市场行情很关注。她们的目的就是不亏钱,尽量多赚钱,最大可能省钱。为此沈玉英混在搬运工队伍里,和大家一起又搬又抬,谁也不知道沈玉英是一个女孩子,而且是一个曾经的千金小姐。沈玉燕也练出了一定的本事,不但千杯不醉,而且学会了各地的方言和风俗。沈玉燕整天混迹在商人堆里,一点也不比老奸巨猾的叔叔伯伯们差。
经过四个多月的商场残酷实习,沈玉燕和沈玉英不但没有被打倒,而且已经快速成长起来。三个月的奋斗,使沈玉燕站稳了脚跟,基本打出了自己的招牌。沈玉燕用她的坚韧和毅力,有了第一批的固定客户,不用担心找不到买家和卖家。由于有了基本,所以生意本钱就有了稳定,开始逐步开始赚钱了。又经过了一个月的努力,沈玉燕在保留足够的生意本钱之外,终于有钱给大姐沈玉凤准备嫁妆了。虽然沈玉凤自己留下了一部分的钱购买嫁妆,但是绝对不够也不气派。沈玉凤是忍着将来会被夫家耻笑的危机,把更多的钱交给妹妹们做生意。可是沈玉燕和沈玉英不能委屈了大姐沈玉凤,大姐不但也是沈家的大小姐,更是对沈家有大恩的人。沈玉燕和沈玉英早就商量好了,就算再艰难也要给大姐沈玉凤准备好足够的嫁妆,风风观光地出嫁。沈玉燕打听过了,一般的大户人家出嫁,不光有绣品和货物,还要一些压箱底的金器。陆家给了沈家三万大洋的彩礼,沈家最好要陪嫁过去两万大洋。大姐沈玉凤只准备了五千大洋和一些小东西,起码需要再加一万五千大洋左右的东西。沈玉燕手里除了做生意的本钱之外,只有八千大洋的剩余利润,这是两姐妹这些天的收获。沈玉英决定抓紧再做几笔生意,筹够一万大洋,打造一套金器送给大姐沈玉凤。上|海的手工艺比乡下好,再加上金价比乡下低一些,一万大洋的金器应该抵得上乡下一万二千大洋的货物。加上这些金器应该可以送的出去了,再说她们的母亲总会有一两件好首饰留给女儿们,这样的话应该够了。
沈玉燕和沈玉英连日连夜找生意,沈玉英在找不到生意的情况下,索性当了十几天的苦力。终于赚够了一万大洋,沈玉燕马上赶到一家比较可靠的金器店,订购所要的金器。沈玉英建议沈玉燕,给大姐沈玉凤买一对龙凤金镯,外加一块沉甸甸的大金牌。经过沈玉燕的讨价还价,原来一万一千大洋的金器,终于以九千九百八十块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