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战无义战(3 / 4)

无语,实在是这套强盗逻辑太自圆其说了。

华夏各家思想并不太重视攻击性,而重视平衡,是典型的“防守反击”这种类型的思想,战争上也如此,一定要得到切实的道德制高点才“师出有名”,这使得华夏历史看上去就悲剧了些,尽管对外战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胜利,可每每开头都是悲剧的被侵略,主动进攻的战争反而没几次,让人看得憋屈,会产生“华夏好弱,老受人欺负”的郁闷感觉。

而欧美、阿拉伯等国家正相反,没事都要去找事,比如十字军东征、撒播真主荣光的圣战之类,对战争理由找得很随便,实在不行还有上帝、真主这类顶级替罪羊充数,就给人以爽快感了。

若有个比喻,那就是华夏历史是虐恋流,欧美、阿拉伯诸国历史是爽文流。

但事实上,这是东西方不同的地缘政治环境和文明类型造成的理念差异。

华夏在古代东方,是当之无愧的一哥,最丰沃的土地,最富饶的产出基本上都已在手,对外根本没有什么需求,加上人口众多,国力强大,哪里看得上荒漠、丛林?而与华夏不同,周边大多数民族都属于穷三代那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拼了命的往中原抢劫、杀人、奸yin掳掠,这才使得华夏历史看上去都是反侵略的憋屈史——哪怕其中大多数反侵略战争是胜利的。

而欧洲和中东就不一样了。

失去了罗马帝国的古代的欧洲甚至连当时的中东国家都比不上,所谓的十字军东征不过是在上帝的名义下行抢劫之实。

而无论是波斯还是奥斯曼还是其他时代的中东国家,也不是好东西,这些国家都是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这种东西有其积极一面,但与政权结合,基本上就是个毒瘤了,以神灵的名义劫掠更是这些国家的家常便饭。

所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可谓落后野蛮,而这种野蛮的传继,就是后来的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经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等等思潮的演变,强盗逻辑经过无数蜕变,也是会变成一种新的,能够自洽的理论体系的。

而这会儿领地没有华夏那么好的条件,做不到一家独大,没有玩“虐恋苦情”的资本,又得考虑“师出有名”,艾诺选择了强盗逻辑就不难理解了——总是要有借口获得领民的认同的不是?

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国有大国的战略观,小国也有小国的战略观。

领地虽然潜力无穷,但现在的确是弱小的,而且文明领域不大,缺乏纵深,若是这样还傻乎乎地玩“君子战术”,那就真成宋襄公了,哦,不对,是连宋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