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道藏>中的《太平经》。它脱胎于西汉时齐人甘忠可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是战国时代阴阳家骝衍学说的继承,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们就把它作为传授的资料。《汉书·李寻传》说,甘忠可诈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传授夏贺夏、丁广世、郭昌等人,但由于刘向反对,说他“假鬼神罔上惑众”,忠可因此死于狱中。哀帝时,由于李寻赞助,此书一度大行;后来夏贺良等也终以左道乱政罪名伏诛,李寻亦获重罪。此书遂成为禁书,秘密地流传在民间,日久年深,由于传经者递相增补,篇幅日繁,到了宫崇手中时,已变成一部一百七十卷的钜着了。
关于《太平经》的内容,《襄楷传》中说得很简单,仅说:“专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亦有兴国广嗣之术。”又说:“而多巫觋杂语”。这与今日《道藏》中残留的《太平经》内容也差不多,并不带有革命意味。惟《前汉书·李寻传》引证了甘忠可《天官历包元太平经》,“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天帝使赤精子下教我此道。”这样话不见于今曰残本《太平经》中,但张角等黄巾起义时所宣传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那种谶记式的标语,未必没有来源,也许受了甘忠可预言的影响。
自从黄巾军失败以后,在中原的庞大声势也同时受了打击而一蹶不振。再过十余年,最初传授《太平青领书》的人于吉又出现于吴(江苏吴县)、会(浙江会稽县)等地方,仍旧以符水治愈,吸引了许多徒众,并且博得孙策手下诸将士的信仰,因此触动孙策之怒,惨遭杀害。后来遂无复兴的机会。
7文化编辑本段
(图)乐
乐是活动中的“法式音乐”又叫“道场音乐”,源于当时张角及其信徒诵经传道的过程中。经乐曲调一般起伏不大,旋律线条平稳,气氛庄严、肃穆,有导引修持者入静,进入清虚之境的作用,这是乐最初形式。邢台一带的经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的声腔韵调是由这一带的方言语调发音使然。1800多年来,这一音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由经乐和器乐组成的完整的乐体系。
乐演奏分静乐和动乐两类。静乐在演奏时或坐或立;动乐是边演奏边行进,又称道舞。道舞的音乐效果和舞蹈效果相得益彰,其形式有“剪子股”、“十字梅花”、“三盏灯”、“龙摆尾”、“芝麻开花”等,这些道舞图形均来自儒家的阴阳五行、八方九官、太极等道教信仰。道舞可以单独表演,也可连贯表演,人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