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中东战争的教训以及铸造件生产效率低的原因。车体上主要铸件只用3块,其他部分都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和车体各部分和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相差10倍。首上装甲钢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厚,为50~125mm。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车长位于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舱门上安装有1具可旋转的潜望镜,舱口有一环形机枪架。车内电台安装在炮塔壁左侧,便于装填手操作。炮塔内弹药大都放在炮塔尾舱内,装填手用膝盖控制一个杠杆能打开尾舱装甲隔门,收回膝盖,门自动关闭,并备以应急机械闭锁装置。炮塔上的车长指挥塔外形低矮,可360°旋转,四周有6个观察镜,指挥塔外部有1挺高射机枪。炮塔后部装有2根电台天线和1个横风传感器。车内油冷式发电机由传动装置驱动,最大电流是650A;6个12V蓄电池串并联连接,总容量是300Ah,供电电压为24V。
M1坦克安装通气筒后可潜渡2.38m,M1A1坦克为2m。
此外,M1坦克可在车首安装新的推土铲,以完成推土和清理阵地等任务。
坦克武器系统: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德国的44倍口径120mm滑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炮由于改进了摇架结构,并将摇架重量减到115kg,从而减少了在炮塔内所占有的空间。反后坐装置也加以改进,带有液压驻退机和同心式复进机,其液压压力由原14.7MPa(150kgf/cm2)减至12.25MPa(125kgf/cm2)。该炮装有可测量炮管弯曲的炮口校正系统。
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左右弹药仓各存放22发,3发水平存放在炮塔吊篮底板的防弹盒内待用,其余8发装在车体后部弹药装甲隔仓内。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最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M68E1火炮发射M774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524m/s,直射距离约1700m。
该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炮长用主瞄准镜捕获目标,炮长的火控指令和自动弹道传感器的弹道修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