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练的他们都很清楚,刚进入联盟的新秀和在联盟打了多年的老将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比赛的阅读能力和对于战术的理解和执行力!
很多新秀别管天赋如何出众,一旦来到对抗激烈的赛场上,就会大脑一片空白,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窜,完全想不起来战术跑位的路线。
虽说篮球的战术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辅助效果,真实的比赛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靠球星的个人能力,但作为教练组可以对比赛做出影响最大的环节,所有的NBA球队还是会制定大量的球场战术来以备不时之需。
谁都没想到,个人能力极为突出的王峰,居然连球队战术都已经熟记于心,看来他真的是天生为NBA而生的球员。
可惜啊,这么优秀的球员,为什么直到30岁才被发掘出来?他有太多的大好时光都白白浪费了!
王峰之所以能迅速的记下尼克斯的战术,当然是因为他本来就是NBA的职业球员。
和足球不同,篮球受限于规则,场地和人数的限制,虽然各种战术五花八门,但却万变不离其宗,脱不开挡拆传切体系。
因此,NBA的球队战术板的内容其实相差都不大,区别就是某些细节方面的略微改动而已。
未来的NBA战术更侧重于外线配合,而90年代,风格更加偏向于如何将球有效的传递到内线中锋手中,但这并不代表90年代的球队会不去设计外线的战术打法。
本身就已经在未来的NBA打了多年篮球的王峰,适应这里的战术体系没有任何难度。
而这些战术,面对此时恼羞成怒的米勒,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
灵活快速的进行着无球跑动的王峰,很轻易的便依靠队友的无球掩护从外线兜了一圈,径直跑到了右侧的三分底角位置。
斯塔克斯见状,几乎是出于本能的下意识将球传了过去,因为王峰的跑动路线和他们日常进行的战术训练简直一模一样,斯塔克斯几乎是肌肉记忆般的下意识选择传球。
在底角三分线位置接到球的王峰,突然有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底角三分射手,这是他最早获得的顶级紫色全明星级别徽章,也是当年他的能力值还不算特别高的时候,唯一可以仰仗的进攻手段。
后来随着王峰的能力强化,各种各样的徽章越来越多,底角三分更多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震慑性的武器出现,王峰在赛场上已经很少去投底角三分了。
当然,这也跟整个联盟都被王峰的底角三分给投怕了,全都会下意识的严防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