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办,没办法,就只能造字。当然你不能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即便是造字,也得按照“火、土、金、水、木”偏旁来取。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现在学到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很多字都是取自于明朝皇室成员的名字。
1896年徐寿从俄国引进元素周期表,但是俄语版的元素名字,没有对应的汉字,那就要翻译。
徐寿当时就想,首先要是同音字,然后呢,最好是偏旁部首能代表这种元素的常态。于是,历史上老朱家后代造出来的那些名字就派上了用场。
朱元璋堪称“周期表之父”,当然,这一切都要被归咎于后世的徐寿。是他苦于翻译,偶然间翻阅到了老朱家的家谱,这才灵感大爆发的。
所以说,按照辈分排名朱慈烺儿子应该是‘和’字辈。朱慈烺给皇长子取的名字,朱和基。
然后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朱瞻基乃是宣宗皇帝名字,这不是重名了么。
朱慈烺想了想也对,于是又给儿子取名朱和壁。这下,总算是没有人反对了。
于是皇长子就叫朱和壁,要不说,明朝皇家男丁的名字都怪不拉几的呢。
就这,朱和壁还是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说什么,和某某皇家长辈重名了。朱慈烺就怒了,重你大爷,朕就是给儿子取名朱和壁。至于那个重名的皇家长辈,让他改名字就好了。
隆庆年间,有个皇家的皇族叫朱载壁。朱慈烺也不管这一套,朕的儿子叫朱和壁,你这个早已作古的朱载壁就得改名字。
没办法,群臣拗不过朱慈烺。只好给那位倒霉的朱载壁,从族谱上划去,改名为朱载埆。这位可怜的皇族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百年,居然会有人把自己的名字都给改了。
这就是皇权的优待,你奈我何。
长隆二年,沈皇后生朱和壁,是为皇长子。翌年,册立为皇太子。
朱慈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本《大明博物志》。
《博物志》是中国的一部博物学著作,作者为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内容记载异境奇物﹑琐闻杂事、神仙方术、地理知识、人物传说,包罗万象。
而朱慈烺所撰的《大明博物志》在不懂得人看来,也是异境奇物、光怪陆离。
实际上认真研究的人,则完全是把你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大明博物志里,记载了朱慈烺所学过的所有知识。
从最初简单的数学,再到化学、生物、医学、物理、人文地理、自然科学、机械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