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再和流寇说不清道不明,一旦被人举报。那么,七省总督孙传庭就会受到牵连,朱慈烺也会很难堪。
你什么意思,既然投靠朝廷了,为什么还要去结交流寇。红娘子这么做,这不摆明了让朝廷猜忌你么。朱慈烺可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把整个罗山县都交给了你。
红娘子心中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来者是客。人家尚未表明对你的立场,你不能就这么把人给抓了吧。
“先让他进来再说!”
再见面的时候,红娘子的脸色明显就没有那么好看了。游青山也不敢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红娘子恕罪,在这次前来是想替闯王捎句话。”
红娘子冷冷的道:“我说过,再见面时咱们是敌非友。游青山,你想说什么。”
“我家闯王想归顺朝廷。”
此言一出,红娘子极其手下无不大惊,李自成归降?
这种事他之前干过,不止是李自成数次诈降,张献忠对于诈降更是轻车熟路。
难道说,明军是傻子么。他们屡次诈降屡次反叛,你们就看不出来么,还是说,你们都是一群人头猪脑。
实际上事情远远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要知道,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诈降,他们都是保存着完整的编制的。
诈降专业户的张献忠其实次数也没有记载的那么多,每次诈降他们都是瞒天过海,诱导了明军去相信。次数多了谁也不是傻子,可明军还是接受他们的诈降,因为这其中太多的心酸和无奈。
就拿张献忠来说,这厮每次向朝廷投降的时候,张献忠的军队都保持着完好的编制。乞降的张献忠也并非一败涂地。明军虽然是正规军,但是,和流寇作战的时候优势并不明显,甚至,还小有劣势。因此,他们只能对张献忠进行招降,而不能将他的部队全部打乱。正是有着完好的部队做依仗,张献忠才能一次又一次地东山再起。
在很多时候,招降只是那些该死的大臣们文过饰非的一套说辞。崇祯皇帝听得多了,未必就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可是,就算是知道,崇祯皇帝也没有办法解决此事。如果,他拒绝招降,那么,流贼反抗起来就更无法处理了。毕竟,将流寇逼到绝境,只能落得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场。因此,在占据绝对优势之前,明廷只能采取招降的方法来稳定局势。
这也难怪崇祯会发出文臣皆可杀的感叹,不过如今不一样了。现在你们再想着诈降这一套老把戏,那就太天真了。
这次,红娘子一听李自成要投降朝廷,她并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