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对不起我不太懂!难道比诺贝尔奖还厉害?”
“呃!!要是诸葛亮能证明能量其实不守恒……永动机不但可以实现,还可以运输几百斤的粮食翻山越岭!那……就这么说吧!他可以每天选一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骑着去北伐……”
一队队的“木牛流马”,在蜀国士兵的操纵下,翻山越岭,速度虽然不很快,但胜在稳稳当当。
“丞相,了不起!”
张凡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神奇的机关,他知道这并不是节目的效果制作的,而是真正出现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伟大发明。
这发明固然没有罗贯中描绘的那样厉害,但能够充分利用地形,将原本需要三五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用一个人就能够比较轻松地操作。
科学就是生产力!科学就是战斗力!
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已经无愧于千年来智慧化身的名头!
这一声“了不起”,张凡是心悦诚服,没有半点虚伪客套的意思。
可是,可怜的诸葛亮看到了刚才那玄幻的景象,对自己生平得意之作竟也有些不自信,心中惴惴。
看着熟悉的画面,思忖片刻,诸葛亮有些小心地问道:“先生……如刚才那般的‘木牛流马’,不知一千八百年后,能够做到么?”
呵!
这个倒是不难!
张凡微微一笑,随手一指,便在诸葛亮眼前,衍化出一幅清晰的影像。
影像中,一头通体黝黑,闪耀着金属光泽的机械牛,不需要任何人的操纵,便迈动四蹄跨步向前,不论遇到什么崎岖的地形,都能够一越而过,几乎不受到什么阻碍。
好厉害!
诸葛亮虽然一眼看不到太多内容,但依然被充满现代工业美感的机械震撼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啧啧称奇。
真的不需要人来操作了!
他一下子就想到罗贯中笔下的虚幻世界。
倘若这东西形成集群!还真的能够实现罗贯中描绘的那个场景啊!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扭转舌头就能停下来那种……
“这叫电动牦牛。”
张凡笑着解释道:“是我华夏自主研制的,世界上体型最大、载重能力最高,越野能力最强的电驱动四足仿生机器人。”
“满负重情况下,他可以装载近四百斤的物品,并保持每小时20里的行进速度。”
“地形适应力,更是这电动牦牛的拿手好戏。”
“碎石路、泥泞路、草地、沙地……乃至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