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丰富的复杂情绪!
待镜头切到近景,看到那双枯槁浑浊的眼睛时,所有人更是心中剧震,仿佛从心底再次响起了刚才那声叹息。
未能兴复汉室的遗憾?
知道大行将至的悲伤?
对于未来战局变化的担忧?
对于蜀汉命运的预见?
又或者是,兼而有之?
虚空中,张凡亦是静静而立,静静地看着诸葛亮的眼睛,并没有急着现身出来。
果然,诸葛亮无法释然,他在临终前,终究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达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战略。
所以我来了!
张凡脑中飞快地掠过自己最初的抉择。
曹操,诸葛亮,的确让他沉吟良久。
曹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卑鄙的圣人,可以说实至名归。
而诸葛亮拥有超高人气,与曹操同为理想主义者,但不论是格局、能力、成就,似乎都有所不及。
可是翻阅史料的时候,张凡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以上,载于曹操《遗令》。大约就是说:我的那些女人们,不容易,死了之后就住在铜雀台,别太亏待了。熏香分掉,别祭祀,纯浪费。婆娘们闲的没事的时候,可以做做草鞋,卖俩钱……
这,就是曹操最后留下的话。
虽未称帝,但早已能够骑在皇帝脖子上拉屎的曹操!临终之前,却只是絮叨这些分香卖鞋,女人安置之类的鸡毛蒜皮!
就有人以此认为曹操不像样,缺乏英雄气概!
可是张凡读到这里,却从中看到了一种令人心折的超脱和通透!
或许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可以用“圣人”来形容了!
跟诸葛亮一样,曹操其实也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己青年时的伟大抱负和理想。
但是他放下了。
儿子怎么样,孙子怎么样,曹魏怎么样,大汉怎么样,天下怎么样,在最后的时刻,都已经不萦于怀。
时年六十五岁的曹孟德,放下一切,与这个倾注了无数心血和一生襟抱的乱世,握手言和。
随你们去吧!
我只关心关心我的女人们,谈谈家常说说后话,就这样吧!
正是这份通透,让张凡最后放弃了曹操。
张凡觉得,或许临终前依然怀有深深执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