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华夏!就是我的回答!(3 / 4)

…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躺在稻穗下面,乘凉呢!”

画面定格。

如同洪荒异种一样的水稻,似乎突兀地拔地而起,仿佛是不切实际的抽象画派。

绝不合理,但却让所有人止不住眼泪。

袁公!一路走好!您看!您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袁老千古!再次拜别!”

“感谢张凡,感谢典籍华夏,让我再次见到袁老的身影!这演员很不错!演出了神髓!”

“神农回归天位!亿万凡人叩拜!”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袁老!您化身星辰在天上,护佑我们华夏,永远繁荣昌盛!”

……

“哎哎哎!到底要我们看什么?”

“先是那个两千多年前的老头大吃大喝,搞得我都饿了,去吃了个披萨。”

“然后华夏的这个科学家,种田的,跟那个孔子,有什么关系?”

“种大米很厉害吗?你看,我可以吃披萨的。”

“跑题了吧?”

“之前的问题还没解释啊!什么是文化?为什么会拥有让华夏强大的魔力?”

突如其来的不和谐音符,迅速激起众怒。

但没想到的是,率先反击的,竟似乎不是华夏人。

“这位朋友,你的无知,并不是你放肆的理由!”

“什么是文化,你或许永远搞不清楚,因为你距离它实在太远!”

“袁先生的出现,是为了回答先前的问题‘足食’!”

“正因为袁先生的努力,现在不仅是华夏,全世界都享受到‘足食’的美好。”

“2017年,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先生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

“那个超级大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引进的华夏杂交水稻就较原有高产常规水稻良种产量高出165.4%至180.3%,被当地人惊呼其为‘东方魔稻’!”

“东南亚的印尼,杂交水稻产量高出当地品种一倍多,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隆平稻’!”

“Y国《独立报》这样盛赞袁先生:他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养活了自己!”

“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