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亚历山大(3 / 4)

大暂时被英国接管。

1881年埃及发生兵变,埃及王室在此之前就与大汉帝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借此机会与英国划清界限。英法联合舰队开到了亚历山大并炮轰城市要塞,亚历山大总督坚持不肯投降。但英军很快在城郊登陆,亚历山大被英军占领。紧接着,由于俄国和奥斯曼塞尔柱的干涉,英法联军没能进一步进攻开罗。

有了这段宝贵的时间,大汉帝国的运兵舰队从印度出发开进了红海,陆军一路从苏伊士直达西奈半岛,另一路则穿过开罗围攻亚历山大及罗塞塔。海军则封锁了苏伊士运河,这时候英法联军的老敌人奥斯曼帝国与大汉帝国联合,在塞浦路斯登陆,俘虏了三千英军。

最终的决战在1882年展开。奥斯曼的舰队从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之间直插亚历山大。同时英法联合舰队在亚历山大港北方摆开阵势应战中奥联合舰队。这场海战打了17个小时,有超过一万九千名士兵沉入海底,超过150艘大小战舰沉没。

就在双方战况胶着之时,传来亚历山大被大汉帝国陆军攻陷的消息。英法联军决定撤兵。势均力敌的海战由此演变成为一场屠杀。英法联合舰队退回直布罗陀时,总兵力减少了68%。当时欧洲的老大还是英国,因此英国决心与大汉帝国打一场世纪之战。顺便还想报了以前丢掉澳洲的仇。

法国这时候却退缩了,虽然苏伊士运河是法国人建造的,但目前已经是英国人的禁脔了,打死打生跟法国人有一毛钱关系?最后英国没有得到法国的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也不支持他,加上大汉帝国通过外交途径说明了苏伊士运河依然可以共管,于是英国人在得到了埃及的赎买款之后也偃旗息鼓,埃及就此独立,王室也得以保留。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埃及基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除了最后掏钱很利索之外。这么一来,埃及王室与大汉帝国皇室的关系就很紧密了,尤其是大汉帝国并不像英国那样搜刮埃及,而且没有把埃及当作殖民地的意图,这一很受欢迎。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崩溃,与埃及联系较为紧密的东方大国也只有大汉帝国了。

亚历山大目前还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在地中海的地位依然没有恢复当初的风光,出了机场之后就可以看到远处高高耸立的方尖碑,这是后来的仿制品,比原先那个要高一倍。方尖碑在古埃及是为了纪念第一缕阳光而建造的,象征着明亮的太阳神。

亚历山大当地较为有名的是黄色有轨电车,这种电车是很早以前由英国人建造的,后来又经过了数次技术改造,一直沿用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