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台对话(3 / 4)

略不少,也就是缩短了测试到列装的时间。这方面就是国器投资的几位股东的最大优势,也是他们为之努力的方面,毕竟这个东西是抢别人蛋糕。

正是由于这种中介模式,从钛星集团能拿多少货,就成为了赚钱的关键。一开始的时候,刘锦鹏就说明了,这种产品的产量有限,不可能无限制供应,于是就有人开始想心思,希望能多搞点配额囤起来。可刘锦鹏又不傻,你拿去不卖,占住了配额,我不是就亏了嘛,所以他限制了每家的配额数量。

现在施兴国就想从钛星集团这里多挖一点配额出来,多一点就是多一点的钱呢,他又不是跟钱有仇。问题是多了这家就少了那家,李忠国还在旁边坐着呢,他不肯让老施单独跟刘锦鹏会面就是怕这家伙吃独食,结果不出所料。李忠国连忙打岔说:“老施你可不能这样,我们三家当初的协议你忘了吗?”

当初三家是有合作协议的,声明绝不单独与外界进行谈判,要谈就是代表三家一起谈,这也避免了各自为战的弊端。施兴国当然知道这个,但他是后来的,在协议里并没有占到便宜,这时候就有点想法,他说:“我跟刘董谈的是增加产能,对我们三家都有好处啊。”

刘锦鹏也有点矛盾,三家太铁板一块了,他也觉得不好,不过要是三家闹矛盾分裂了,那说不定还会对推广产生负面影响,那就更不好了。所以权衡之下,他觉得还是让三家合作为好,至少不要给我拖后腿就行。

出于这种想法,他也劝道:“你们也不用着急,产量是会逐渐增加的,技术成熟之后,造价和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我预计过2个月,量子端的建造成本就会下降30%,这个是可以预期的,情况会逐渐变好,你们不要着急。”

艾伦指导下的量子通信组正在加紧研究,有望在近期完成预定目标,然后就会把增产加入到研究队列里去,解决了价格问题接着才去解决数量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前期的资金有限,而需要的量并不是很大,推广期漫长的至少有半年时间,足够艾伦搞出增产技术了。

这么解释之后,施兴国和李忠国才算放心,他们俩是有默契的,对望一眼觉得都比较满意了,李忠国就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走了,打搅了刘董这么久,耽误你多少事啊。”

刘锦鹏自然要客气一番,送走了两人之后也有点好奇,这老施爱评人,也不当面说出评语,就好像许劭评曹操一样,有话当面说嘛,搞的神神秘秘的,真没意思。不过他没多久就放下这件事,开始给李曦雯打电话,这姑娘现在还不回来,到底还去不去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