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七十二章阴孕而生(6)
古月师承王逢春老先生,民国时候王老先生可畏是国宝一般的人物,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而且还创立了不少的医学馆,以来培养后生。
古月是王老先生收的第一批弟子,由此也可见古月的天分是何其的过人,那是一个新旧全力交替的时候,所以最为缺乏的就是新人才。
不仅精通中医文化,而且是道家宗派龙虎山外围弟子的古月一眼就被新政府相中,那政府中的委员多次派说客来说服古月替新政府服务。
他古月出身寒门,对于官宦之事本就不喜,他的梦想就是回到家乡,开一家不大不小的医馆,背后有座山,山上长着或多或少的药材,找一个漂亮或者不漂亮的妻子,生一对儿女,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应该是最幸福的生活了。
市政下了两次通告了,等到第三次红色的通告下达的时候,古月已经走了,给恩师写了一封告别信,离开了上海。改名古中月去到那苏州水乡寻得一方安宁。
“戆都”一个跛着脚的苏州老妇人对面前这大夏天穿着羊皮袄的古中月骂道,一开始他还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骂他‘傻子’的意思。
古中月自幼体寒,由于无父无母,当他在一处密林之中被发现的时候也已经是奄奄一息,还好被一个军阀手下的军官给带回去做了养子,由于体弱多病,所以这军官靠着自己的关系将他送到道观中修点强身之术。
第二年,军官便是死在一次突击战中,没有了军官的庇护,十二岁的古中月便是被赶出了道观,或许是命不该亡,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被恰好在龙虎山采药的王逢春给带回了家,古中月又恰好的展示了自己在医术上的天赋,当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王老先生的关门弟子。
苏州偌大的水乡给了古中月提供了极好的藏身之处,他待得地方有一个湖,那湖唤作尚湖——古时候说是姜子牙姜太公空勾悬钓之处。
芦苇飘荡,鸬鹚潜游,或许这泥浜倒是一处很好的避世之处。
这一待便是十年。
古中月也是而立之年,在泥芦苇浜中,他认真研读了之前所有学习过的医术,可是他很悲哀的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这个时代。
入侵者败了,内战结束了,新政府成立了。
那新政府信仰的是那镰刀党,古中月还有些自嘲的想到,医师也是需要镰刀取药,咱们二人可否还是有相似之处?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