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了一下自己的马匹,但是一无所获,只好从路边捡了一根树枝,驻着树枝,很艰难的向他要去的方向一步一步拖过地去。
骑士的行进路线都已经不是直线,也许他只是凭着一份信念才能坚持到现在,正因为如此,在他终于看到山海关那宏伟的城墙时,他也只来得及喊出了一句锦州急报就再次倒在了地上。
大明朝的兵并不好当,尤其是到了明末的时候,东北有后金,东南有海盗,西北有流民,不论哪一个,都不好对付,上边派下来管理军队的,若要是凑合还懂一点军队的,也就罢了,真遇上什么都不懂的,那小兵也没辙,有罪也得受着,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长官是不肯与士兵同生共死的,遇见事儿了,跑的比谁都快,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子的将领带出来的兵,除了勒索百姓,烧杀抢掠,你还指望他干什么?
不过关宁铁骑是明末为数不多的例外军队之一,这支军队有战斗力,甚至可以与后金的强军正面交锋,是崇祯皇帝少有的拿得出手的军队,只可惜这支军队如今已经变成祖大寿的私军,对于崇祯朝廷的调遣基本上也就当一个屁给放了。皇上还敢怒不敢言,毕竟你总不能把他们给逼到黄台吉麾下去,所以每年编制上该给的军饷一个字儿都不敢少给,还得天天忍受着祖大寿不断传来的急报,什么今天五万后金大军进攻锦州,明天十万后金大军进攻宁远之类的,仿佛他的一生都奋斗在与后金军战斗的枪林弹雨的前线上,崇祯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祖大寿两边卖好谁都不得罪的做法,但他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不时的在休息之前还会自我催眠似的对自己说:“祖大寿毕竟还是离朕近一些,他不会反叛的,嗯,他不会反叛的。”以此来麻痹自己。
正因此,山海关的守将已经很久没见到辽东的士兵这么狼狈了,在城墙上站岗的士兵向他禀报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没信,以为是那个农民偷了一身关宁军的铠甲,想混进关里来,毕竟关内的生活要比后金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关外还是强了一些的,他脸上那分不屑的表情一直坚持到他看到这名士兵,驻守在城墙上的小兵也许不认识他,但是山海关的守将却对他再熟悉不过——团练总兵吴襄的儿子,时任军中游击的吴三桂。
前面已经说过,在战场上,最凄惨的往往就是那些小兵,我们的史书上,往往只会写什么某某将军以八千士兵击败敌军十万士兵,或者又是什么四十万大军在某地惨败,读历史读到这里,大家关注的也只是这支军队的主将后续如何,没人会去管那些全军覆没的军队中的士兵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