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愿意配合。
“那就这么办吧,我没意见!”汤芗铭首先表态,这位辛亥年间的投机派,深谙在军中长期保持上峰信任的道道。可以确定的是。大总统让陈绍宽做海军司令,肯定是有他的考虑。汤芗铭就算不服气。也不会表现出来。失去大总统的信任,他就算资格再老,也会被弃用。就像刘冠雄,在海军内部搞他的福建帮,现在被搁置在海军副总顾问的位置上。连萨镇冰都被升级为海军总顾问,实际上架空了兵权。
其余人等纷纷表态之后,陈绍宽这才拿出陈策和沈鸿烈联手打造的作战计划,摆在众人的面前。这个计划已经做的很细致了,从具体的航线到如何躲避日军侦查等等,都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具体计划是利用夜晚从基隆出发,然后南下,主动暴露在菲律宾航线上被日军看看,做出彻底切断菲律宾航线的架势。待日军发现之后,突然实行无线电静默,掉头往东行,在海军第二舰队与日海军联合舰队互相牵制的时候,陡然转头北上,直奔那霸。
整个计划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日本海军急于报复中国海军,主力倾巢而出的这么一个机会。计划成败的关键,在于第二舰队如何能在东海有限的范围内与日联合舰队周旋,争取足够的迂回时间。该计划还做了详尽的安排,一旦被日军发现特混舰队的作战意图,失去机会之后,如何采取补救的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直接杀进北太平洋,大肆破交。届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算想逮住特混舰队,也很难在茫茫大洋上找到特混舰队的踪迹。
总的来看,海军司令部的计划就是一个“稳”字,立足于不败之地,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利用海上破交的方式,拖垮日本海军的实力。毕竟日本不能跟中国比,东南沿海的海路出了问题,还有缅甸的仰光港可以用。事实上自中日开战以来,原本忙碌的经马六甲海峡至中国的航线,已经看不到一艘中国船。从美国出发的货轮,都是走的澳大利亚然后进入印度洋,抵达仰光港。这个还得感谢英国人,仰光港的基础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建和修缮,已经具备了年吞吐量一千万吨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建筑公司正在进一步扩建中,否则仅仅一千万吨的吞吐量,还是很吃力。
南洋航线的中断对于中国而言影响很大,尤其是钢铁制造业,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无法走海路进入中国,走仰光的则没有通往国内的铁路。中国和缅甸临时政府正在商议修一条铁路,连接上缅甸国内的铁路。不过这个事情不是朝夕之事,主要着眼还是战后对缅甸的影响,而不是现在。
闲话不提,计划得到了第二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