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权。如果放在西方国家,肯定是要有人吵翻天的,但是在中国这事情的阻力不大。偶尔有人闹一闹,翻不起太大的波澜。
这个新政策的出台,等于给各省戴上紧箍咒。内阁不断的出台新政策,刺激工商。最近交通部又出台了一个新政策,鼓励各省地方商绅集资修路,中国银行可以在贷款政策上倾斜,地方上可以收费还贷。
总而言之,汤化龙为首的内阁,民生政策上,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刺激民间资本走上流通市场。交通部出台的政策只是一个大纲,具体到各省长官的手里,可以细化这些规则。说白了,这里头是有说法的,隐藏着巨大的利益。从某个角度说,这何尝不是给地方上的一种补偿。
最近庒蕴宽就在被这个事情搞的很上火,交通部这个政策出台后,整个苏南商界集体搔动。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修路收费,那真是太新奇了。
一些地方耆老,纷纷出来说话,称修桥铺路,乃是功德,何以用阿堵物污之。相反各级政斧则纷纷赞同这一主张。为什么呢?很简答,交通部出台的政策里,各级政斧是可以用政斧信誉作为担保,从民间集资和银行贷款修路然后收费偿还。这个收费路的最终审核权在交通部,在此之前,你得先过了省交通局这一关。
因为这个事情,地方政斧纷纷动歪脑筋,庒蕴宽很头疼,但是又不敢跟中央作对,又不敢过分压制地方上修路的“热情”。民国以来,取下了厘金,地方上的财政收入,那真是大打折扣。要不怎么说这个政策出台后,各级政斧全都上心呢。
该政策出台后,各省长都看到了好处,很自然的把第一阶段的审议权抓在手里。抓权的时候很爽,但是随之而来的报告如同黄河泛滥,庒蕴宽开始上火。好歹这也是民选政斧,要谋求连任,就得先过省议会这一关,你把人得罪光了,那真是要完蛋了。问题是,每年交通部要求,这个贷款和民间集资是有硬姓比例的。如果贷款一百万,民间集资就得有两百万。这个事情一旦交通部门在考察资质的过程中搞鬼,被廉政公署查到是要倒大霉的。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挥之不去的时候,站在码头上的庒蕴宽,看见了江面上出现的一艘炮艇。国产江南级内河炮艇,制造方是原来的江南船坞,也就是现在的江南造船集团。
外界一直有一个说法,欧亚集团特别喜欢搞这个东西,动不动就某某集团。江南船坞称集团,实在是言过其实。那么实际上呢?
实际上江南造船集团的称谓,还是比较客观的。因为集团的旗下,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