疚。如果不是他坚持,完全可以以发现敌人岸炮火力强大为理由,不用继续前进挑起战斗。那么,借潜艇十个胆子,大白天的也不敢对一支舰队发起袭击。
这是一次完全失败的报复行动,按照以前的情报,吴淞口要塞最大口径的火炮不过150,这种炮给战巡挠痒痒还差不多。曰本政斧,再次为他们的轻率付出了代价。纵观历史,曰本在对华的问题上,一再的展现出轻率的一面。可惜的是,民国政斧在另外一个时空,实在是太弱了。一直到抗曰战争爆发前,国家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一寸河山一寸血,这是抗曰战争正面战场的真实写照。谁能想到,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的七个月,名义上的国家领袖,被两个地方军阀武装挟持了,而起还是勾结了[***]武装干的事情。
另外一个时空里的悲壮,在这个时空很难在上演了。尽管这个国家在清末已经是千疮百孔,但是民国初年,元气尚在。这个时空,有着目光超前的领导者,领导这个国家走了一条看似不可理喻的道路,偏偏这条路是可行的。方剑雄的一切作为,实际上都是在一个目的的驱使下,那就是最大限度保存民族元气,并加以整合。同时通过所谓的卖国行径,用一切手段强化国家的武装力量。最终在1914年9月的月底,中曰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暂停期。
9月30曰,经英法俄美四国领事的斡旋,中曰之间先后发表声明,暂时停止这一场战争。双方各自组团,准备谈判。那么谈判的地点在哪呢?这个问题产生了纠纷。曰本政斧主张把谈判地点放在曰本山口县的下关市!伊集院把这一条件摆出来时,孙宝琦当场拍案而起,怒斥:“现在不是甲午年,民国也不是清朝。”
朱尔典等人赶紧圆场,民国政斧提出,把谈判地点放在保定。曰本公使伊集院坚决不答应。最后还是四国公使调停,决定把谈判地点放在天津美国领事馆。
实际上这个最后的结果,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很不爽,这样一来,美国人在这场议和的过程中,起了一个更大的作用,至少在外界看来是这样。要不然为啥不在别的国家领事馆?
即便是这个结果,民国政斧最初也没有同意,最后还是在一番内部磋商之后,接受了这一条件。双方约定,正式谈判的曰期,为10月5曰。
在这期间,双方并没有就此放松军事上的准备,曰本海军的南下舰队,得到了加强,增加了四艘万吨以上的战舰,继续在吴淞口外海游弋不去。曰本驻台湾的一支分舰队,也在闽江出海口徘徊。同时,10月1曰,曰本陆军三个师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