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追着,75山炮追着打,轰炸还在继续,曰军重炮阵地难得安生,自然不提什么压制射击。
运气的是,黄昏来临,激战一个下午的中曰双方,都没有打下去的意思。于是各自收兵,曰军又派出人打着白旗来收尸,沈同午表示可以。
顶了一个下午,沈同午总算是能松了一口气,曰军的凶残程度远远高于内战,激战到最危急的时候,沈同午把所有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部队伤亡很大,事先虽然有心理准备,统计数据出来的时候,还是让沈同午心疼的要命。
各部队伤亡人数近两千,其中阵亡人数六百多人,这就是一个营的兵力没了。
当然曰军也没讨着好去,三四百具尸体是看的到的,伤的就更不用说了。估计曰军的伤亡在一千以上。沈同午正准备开会,研究明天怎么打的时候,潍坊的总指挥部来电,让掖县守军全部连夜往西撤,让开大道。
这个电报来的有点突然,沈同午多少有点意外,原计划是坚持四十八小时,现在才过去半天,到底是因为什么,前敌指挥部做出这个决定呢?既然有命令就执行吧,方大帅可是坐镇潍坊前指的,违抗命令肯定死的很难看。尽管心里还是很不服气,觉得还能跟曰军打一打。
这个突然的命令,原因是战局发生了变化,曰军第二十三混成旅团、第二十九旅团,抵达柳树台阵前,并进行了试探姓进攻。
获悉该情报,方剑雄与蔡锷一番商议,认为不能在掖县顶的太凶,掖县距离海岸线还是太近了,一旦曰军发现不对,很可能就往后撤。蔡锷主张,掖县两个师朝表面上西撤,实际目的是迂回敌后。平度的李乾玉接着阻击,随后边打边撤,往即墨方向而去,到达大沽河东岸再行坚守。这样一来,左路的曰军足够深入,并且处在两条河之间进退不能自如,便于我军合围。右路的柳树台,便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一个核心转折点。一旦丢失,曰军两路人马回合,想围歼曰军就太难了。所以柳树台必须守住,许崇智肩膀上的胆子更重了。
两人正在谋划商议之际,门口齐二柱报告:“国防军第四十三师师长何海鸣奉命来到。”
何海鸣的驻地的蚌埠,他先到一步很正常,也很及时。方剑雄和蔡锷相视一笑道:“援兵有了。”方剑雄让齐二柱把何海鸣领进来,没一会何海鸣便进门报告。咋看外表,何海鸣不太像一个军人,更像一个书生。历史上作为鸳鸯蝴蝶派的名家之一,这个时空是没精力搞创作了。徐州兵败之后,何海鸣去了芜湖,在陆大高级班进修了半年,随后国防军整编扩军,何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