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界老大英国的态度暧昧,并且德国和美国的态度鲜明,俄国人只是酸溜溜的表达了一下在华利益的不容侵犯。至于法国人,就一个意思,“我是来打酱油的。”
列强的态度跟这一时期的世界格局有很大的关系,英德之间的海军竞争使得大英帝国不愿意节外生枝。曰本这个小弟,现在还无法承受老大的雷霆之怒,所以只能私下了搞一些小动作。德国和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自然要为新的民国政斧大唱赞歌。
大选尘埃落定的时候,方剑雄没有去燕京凑这个热闹,而是南下上海。
吴淞口,忙碌的要塞炮台群施工还在紧张的进行中,视察工程的方剑雄身边跟着几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蒋方震、蔡锷、张孝淮,还有德国公使特使安德里亚斯以及德国工程师格兰特。
吴淞口要塞的建设,一度引起曰本的强烈反应。甚至英国也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对此,国防军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的回应很有意思。“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一个吴淞口要塞,能解决多少问题?除非吴淞口要塞能够自由快速的移动,否则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守住长江入海口。”曰本人的反应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尤其是在中国政斧迁都之事妥协之后,英国老大的态度很明确,警告小弟曰本不要多事。
“长江流域在未来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核心,吴淞口炮台建设的速度还是慢了。”方剑雄看着一个个坚固的炮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对此德国工程师格兰特的反应是无奈的耸肩:“将军阁下,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是也希望您能尊重科学。德国的技术是最好的,没有之一,最好的技术意味着严谨的态度。”
对于这个反应,方剑雄很是不爽,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德国人不是后来的中国政斧官员,他们要钱虽然一点都不手软,但是造出来的东西就是靠的住。
“按照您的要求,这里的每一个炮台,都必须能承受口径三百毫米重炮的直接命中。这是也很高的标准,所以……。”德国工程师格兰特还在继续他的科学论述,方剑雄只好耐着姓子继续听下去。实际上方剑雄很愿意看见德国人这个态度,豆腐渣工程绝对不能忍。
蔡锷一直默默的跟在边上没说话,离开云南之后,蔡锷到武汉就病倒了。经过几天的治疗和休息,这才继续上路的时候,接到电报让他直接来上海。抵达上海之后,蔡锷没有见到方剑雄,而是被接待人员领着去医院,进行了一次更为彻底的全身检查。
方剑雄是昨天夜里抵达的上海,今天一早蔡锷就被人领到了吴淞口,见到了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