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转身,吩咐两个手下去找人,不多时叫来十几个人。船上行李其实也算太多,就是六七个箱子,除了两个从德国带回来的箱子,其他还都是在上海买的礼物,为方便拿才装藤箱里头。
芜湖是开埠码头,洋人是不少见的。洋大人惹不起,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所以呢,能把洋大人当下人的方家少爷,更是不能惹的。
这一路上浩浩荡荡,赵三一直陪着说话,方剑雄也没问起家里的人和事,有点话赵三也不好主动说,免得自找没趣。
于是,芜湖街上出现了一幕奇特的场面,头前是一个身穿长袍却没留辫子的少爷,边上是平时在街面上威风八面的赵三仔细的陪着小心,随后是两个人高马大的洋鬼子跟班。再前面,是开道的巡丁,再后头,是六七个挑夫还有三五个押送的巡丁。
这样一个奇特的队形,很自然的吸引了芜湖百姓的围观!嗯,被围观的感觉不爽,不过这个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人群之中不断有人发出声音“这谁家的少爷?”
还有胆大的,认识巡丁的,拽住一个低声追问,得到的答案也挺震撼。“方家那个死去的老爷方友德的少爷,从西洋学成回来。看见没有,洋人都使唤上了,方家有乐子瞧了。”
这样的一条消息,在小小的芜湖县城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赵三其实挺苦逼的,方家少爷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做轿子不坐滑竿,只愿意走路。说是要看看家乡的风物,这样一来走的就慢了,赵三的压力也很大,担心这路上出点啥岔子。
方剑雄走的不紧不慢的时候,方家宅子里炸了窝。巧的是巡丁里头有个人跟方有孝大儿子方剑眉的关系不错,还在码头的时候就让人给方家捎话,“方家二房的少爷回来了,那气派大的不得了,洋人都给他当跟班呢。”
就这么一句话,在这个还算平静的早晨里,如同往方家院子里丢了一颗大炸弹!
刚刚从里屋出来,正准备如同平常一样去城里的临江茶楼喝茶的方友孝,迎面撞见了儿子方剑眉匆匆进了二进院子。
“搞什么名堂?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看见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方友孝有点气不打一处来的心思。这小子二十岁的人了,一事无成就算了,吃喝瓢赌门门通,就差抽大烟没碰了。家里媳妇每天愁眉苦脸的,到现在也没生下一儿半女的,就为这个事情,家里婆娘没少跟方友孝唠叨。
方友孝倒是知道儿子经常在外头眠花宿柳,一点精气神全给了外头那些风尘女子,家里的媳妇肚子没动静也不怪。听说这小子还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