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实上奏!因户部拖延兵饷,南京振武营群情激愤,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在场除了两位勋贵,已然都是官场的老油条,如何不知徐陟分明是想要借着这个事情,将一切责任都推到户部,推到户部尚书林晧然的身上。
朱衡轻呷一口茶水,抿着嘴无奈而笑。
本以为从京城到南京,他已然是离开了那个明枪暗箭的朝堂,却不曾想这里更加的凶险。这徐党为了排除异己,却是什么卑劣的手段都用上了。
“徐大人此乃谋国之言也!”李庭竹朝着徐陟竖起大拇指,显得由衷地夸奖道。
只是临淮侯李庭竹的奉承之言,并没有得到其他官员的附和,甚至直接招来了白眼。
李庭竹的祖上李景隆有着开城放明成祖朱棣进城的军功不假,但此等二面三刀的做派,已然还是令人不齿。
今日他能为功利而卖主求荣,他日倭人打到城下,恐怕亦会打开城门迎接倭人入城,故而很多官员都选择跟李庭竹这位侯爷划清界限。
李遂知道徐陟背后站着的是当朝首辅,却是微笑着说道:“那便如徐寺卿所言,此事便就此向朝廷上疏,亦望徐大人能够跟元辅大人说清这里事情的始末!”
“下官自当如此,一定将事情原原本本汇报于皇上!”徐陟迎着李遂的目光,显得高兴地拱手道。
李遂却是发出一声长叹,显得心灰意冷地道:“此事过后,我亦是无颜在留在这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且年事已高,亦得向朝廷递交辞呈、告老还乡了!”
咦?
在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徐鹏举和李庭竹颇为意外地扭头望向了李遂,却是没有想到李遂竟然生起了告老还乡的心意。
朱衡和葛守礼则是默默地交流了一下眼色,同样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却是一眼窥破了李遂的小心思。
“李尚书,此言不妥!若非是你坐镇,此次南京城怕已经乱了,是你为南京百姓避免了一场祸事!既然你立下如此的大功,皇上和首辅大人自然要更加重用于你才是!”陈陟显得一本正经地说道。
“此次老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可!”李遂听到这个保证,心里则是一种舒畅,却显得谦虚地回应道。
虽然他今年已经六十出头,但在时下的官场并不算离谱。不说前首辅严嵩做到八十四岁才退休,且他比当今首辅徐阶还要年轻一岁,却有什么理由今年便告老还乡。
官场是一个很讲究悟性的地方,堂下的官员有人已然是从中看到了“交易”,有人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