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如果注意看地话,便能看到他的衣着华丽,应该是大贵之人。
“你是何方魍魉妖魅,神怪邪魔?找我何事?”唐三藏开口问道,这鬼怪他早就见多了,自然也不会受到惊吓。
那人忙道:“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邪神。”
“哦,你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邪神,阴气却如此重,那又是什么?”唐三藏奇道。
那人见唐僧如此问,忙道:“师父,你在看我一看。”说完摇身一变,身上的水却是没了踪影,如今唐僧再仔细一看,却是微微一惊,只见这人头戴一顶冲天冠,腰束一条碧玉带,身穿一领飞龙舞凤赭黄袍,足踏一双云头绣口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圭。面如东岳长生帝,形似文昌开化君,正是一副帝王像。
唐僧开口道:“不知道你是哪国帝王,怎地如此打扮?”
虽然以唐僧地真实身份,不用给帝王行礼,但是也不好让他再站着,便请他入座。
那人见唐三藏如此,便知道他不凡,心中的把握也大了许多。坐定后,朝唐三藏开口道:“长老,我本是此国国君,当初我创邦立国,立国号为乌鸡国,事情便发生在五年前,我乌鸡国年年干旱,寸草不生,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我十分着急。”
唐僧听了,开口道:“陛下,古人有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上天借机警示于你。你只要开了仓库,赈济黎民;悔过前非,行善举,放赦了那些被冤枉之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那国王道:“这些我当然都做过。可是我把国库中钱粮用尽,停了大臣的俸禄,我每天也只吃一点稀饭,学大禹王与百姓同甘共苦,每天还要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天降甘露。但天却毫无反映,只干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时,忽然钟南山来了一个有道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先见我文武百官,后又来见朕,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朕见他如此为民,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唐僧听了,开口道:“久旱逢甘霖,此乃大喜也,有此道人相助,陛下乌鸡国以后定然风挑雨顺。”
乌鸡国国王道:“朕当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每天与他同寝同食,这样过了两年。只记得那天又遇着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朕与那道人游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