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收购拆分 3(3 / 4)

宁奥抽着他难听的风箱嗓子道:“你指的是什么?”

“让这些先生们又听话,又不会知道太多,最后当然要能用。”

“6级刺激仪很适合他们,但有一定的危险性。”楚亦凝最先想要高级训练教材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它随时都能使用6级刺激仪,这可是相当高级的待遇。

“忽略那些危险吧。”黄宣耸耸肩,谁知道他们是否能够适应位面世界的商业,如果不行,就还要找人,总是要有人能够做的才行。至于危险,黄宣从来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说起来,葛雷梅斯和伍德拉夫都是经手过50亿美金并购案的主管,虽然每天看新闻,经常说起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美金的钞票,让人觉得美金好像贬值的像卫生纸一样了,但细纠起来,10亿美金以上就已经大的不可思议,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不管是拥有还是运作10亿美金,都已经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宏观性问题。

钱并不是越多越好赚的,这个数额总是有一个模糊的分界点。要让100万美金赚到100万美金有很多方法,但要用10亿美金赚到10亿美金则不然,这么大笔的资金进入,那些能赚100万美金的项目都会产生一些在只有100万美金的时候不会遇到的问题,10亿美金会彻底的改变一个市场的生态,从而人为性的推高市场甚至摧毁市场,就中国而言,除了房地产业和证券股票,还很少有什么高回报的市场能够接纳10亿美元。在美国其实也是相差不大,你必须找到最少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才会需要10亿美金。也许有人说,将10亿美金拆成100份甚至1000份投资,不就可以有了100万美金的效果——事实上,那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管理成本上涨,这种上涨会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成倍增长,一个不当,就可能吞噬掉所有的利润,它的风险和利润比可能比100万美元的时候还要低。

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才会在无数的国际项目中亏损,“中储粮”,“中储油”,“中储铜”,以至于各种失败的债券买卖。

黄宣对这方面的东西称不上研究,但张馨仪的确是为他灌输了很多优秀的理念。在这方面,黄母认为等到黄宣有机会掌握上亿美金资产的时候,自己或许已经不行了,而到了那个时候,黄宣也应该成熟到有了足够支撑这些理念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幸与不幸,黄宣很快就用上了这些东西,只有理念,而没有操作能力的情况下。

“现在能带他们来吗?”黄宣问道:“最好别被人发现,先送到基地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