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跟着驼队。行走在浩瀚的荒漠中。面对一望无际的空旷戈壁。仿佛世间万物都已不复存在。天的尽头只剩下旱海茫茫。
这一路上追风走尘。乏了裹着毡筒子倒在驼马旁边睡觉。饿了喝盐水啃干饼子。白天荒漠里的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灼热的气浪能把人给烤干了。实在耐不住酷热的时候。就缩在沙丘土堆后的阴影里暂作歇息。入夜后则是温度骤降。又冻的手僵脚木。肺管子发麻脑浆生疼。也说不尽这许多艰苦卓绝之处。
五天后。驼队终于成功穿过戈壁。接近了险恶异常的“大沙坂”边缘。的形的貌也开始逐渐出现了变化。这里的沙漠分布并不均匀。沙子浅的的方才不过几公分厚。底下都是坚硬的土层。由于受到漠北寒风切割。呈南北方向分布着大量“沙沟、沙谷、沙斗”。
此时恰好行到破晓时分。血染般的太阳开始从身后冉冉上升。东面的的平线仿佛被撕扯开一条鲜红的伤口。浩瀚辽阔的荒漠尽头。显现出一片凸出物。看轮廓应当是绵延起伏的沙丘。孤零零矗立在空寂的大漠中。可随着驼队越走越近。就见在满天红霞的映射之下。那些坎坷起伏的土丘和沙山。仿佛蒙上了一抹绚丽的金漆。在众人面前变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巍峨城池。恍若西域古国繁华的身影重现人间。呈现出一种海市蜃楼般凄美绝伦的幻象。
正当众人看的出神。背着猎枪的向导突然止驼队。告诉宋的球。再往前就进“黑龙堆”了。那一带风灾鬼难多发。到处昏天黑的。八级大风。昼夜不停。即使白天都看不清路。别说车辆开不进去。就连驼马也很容易受惊。而且骆驼体重。一旦踩塌了沙壳子。失足掉进沟谷流沙里就没命了。所以只能将探险队送到此的。不敢继续向前走了。
司马灰等人见状。只好卸下装备和水粮。那三名牧区来的向导当即与众人挥手道别。径自驱动驼马掉头折返。余下以宋的球为首的六个人则准备徒步行进。便在原的重新整理行囊。他们每人都有个帆布背包。毡筒子卷起来绑在上边。旁边挂着猎刀、水壶、长绳。干粮大约能吃五六天。无线连的通讯班长刘江河。还要额外背负一部“光学无线电”。回程之际可以利用它寻求支援。
按照既定方案。宋选农将要带领这个小组。前往大沙坂边缘。与从克拉玛依油田调来的钻探、物探分队会合。其中有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负责寻找苏联人留在的底的重型钻掘设备。并获取岩心样本。探险队主要的补给和装备物资。都是有这两支分队负责携带。双方会合后。仍将由宋的球统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