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规整,边角圆滑,两端有孔,色泽微微泛黄,稍微入行久点的都知道,这明显是一件玉衣中的其中一片。玉衣,众所周知汉代皇帝使用最多的一种葬器,又称玉匣。因为传言“着玉衣而尸不腐”,在汉时一时成为风气,以金线结玉片而成的称“金缕玉衣”,依次还有“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这东西属于国宝,至今为止不论玉片的玉质和完整度的话,全国加起来也就二十来件,件件珍贵,基本属于省级博物馆极其以上的珍藏规格。也正因为如此,那瘦子刚开始的时候才会说,能收这件东西的,只有袁家。不过瘦子搞错了,虽然袁家收的的东西品级很高,袁家的买主也遍及全国,但是来历不明的东西,尤其像玉衣这种国宝级的东西,他们是不会不清不楚就接手的。袁青虹承认这东西不一般,不过实在爱莫能助,他可不想在这种节骨眼被自己老子骂得狗血淋头。瘦子说自己叫刘天贵,陕西来的,手里的玉片是几个兄弟千辛万苦找到的,六个人进的墓,出来了三个,那墓实在吓人,所以几个兄弟打算出手了这件东西后,就收手不干了。打听来打听去,除了自首,估计只有北京的袁家才敢收这东西,所以才到的潘家园。因为知道袁家不待见来历不明的人,才在潘家园周边守株待兔,不想跟李老板搭上了线。其实他在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今天既然等到了袁家的人,自然不会放过。刘天贵说那东西很完整,只是碎了其中两三片而已,他们兄弟几个知道其贵重,所以背回来的时候,特地在袋子里放了沙子,小心翼翼得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可惜了,虽然袁青虹知道是件好东西,但也清楚家里是不会收这东西的。但眼下这气氛,不使个办法估计会被缠上一会儿,所以就先来了个权宜之计。“这东西可不一般啊,你打算想要多少钱?”袁青虹问。刘天贵看有戏了,兴奋了起来,不过他也在想,开价太高吓跑人家的话,就适得其反了。于是犹豫了几秒钟后,说了一个让袁青虹差点晕过去的数字。“五十万。”刘天贵不知道,这东西如果真能出手,五个亿都不止。所以说那些该死的盗墓贼,不知让多少的国宝流失到了国外,他们就是以这么个有出息的价格跟人家成交的。袁青虹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恨这些无知的人,恨其无知给民族造成了太多无可挽回的损失。不过这价格也让袁青虹改变了主意,因为如果只是五十万的话,难保没有敢铤而走险之徒,一旦刘天贵急了,这东西很可能会被贱卖,然后莫名其妙地流到国外。此时此刻,除了钱以外,是没东西可以拯救刘天贵和那件玉衣了,袁青虹改变主意,打算先稳住这人,然后回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