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两个月竟成燎原之势。崇祯皇帝虽然忧愤恼怒,但不得奇异袁承谟的先见之明,再加上钦天监公孙久麟的保举,于是姑且将袁承谟给放了出来。而后发生的一切,则全部源于公孙久麟的计划,他的一次进谏,将整个事情引向了无尽的黑暗。公孙久麟本也只是民间风水先生,只不过有一次田贵妃出宫卜卦时,被他偶然捡到了机会,一把算准了贵妃的前世今生,结果被田贵人奉为“真人”。崇祯皇帝那时侯,朝廷早已经焦头烂额,根本没人去管钦天监这种闲衙门的闲差事,于是田贵妃一句枕边语,崇祯皇帝连公孙久麟的名字都没记清,就将其纳入了钦天监。虽然位居钦天监,这个官职跟皇宫里的宫档藏书也没有任何关联,但公孙久麟却通过活动关系结交人脉,几年间对宫内所藏早早尽览了一番。这些宫藏之物要么是从前元宫室之内收缴的,要么是前面几个昏聩的明朝皇帝迷信道教,从民间搜罗或者民间主动敬献上来的。他之所以保举袁承谟,就是因为他翻阅通读过宫藏的《天经》和《古陵七说》以及《卷帘飞尘书》。如果是一般人,对这些经书可能只会惊奇,不会精研,而对于出身民间的公孙久麟,显然要敏感得多,有兴趣得多。不,与其说有兴趣,还不如说,他本来就是奔着这些经书来的,给田贵妃算卦,其实也是计划好的事情,那久居深宫的田贵妃,从头到尾都只是公孙久麟的棋子。没有进宫之前,他只收集了些零散古籍,即便如此也为自己发现“天道”一事,激动万分。更何况现在宫档里面的收藏,告知了他这个秘密的几乎全部,联系前前后后,不可思议的一切震惊了他。他知道对于不信奇说异论的崇祯皇帝来说,很难接受他的陈情,于是趁袁承谟进宫献言的时候,将自己的计划精确又诚心地奏上了一本。而这次上奏,也是原来计划的一部分。或许是天意,就在公孙久麟进宫上奏的那一夜,紫禁城大雨倾盆,狂风骤起,整个北京城风雨飘摇,犹如末世王朝的一个缩影。公孙久麟长跪在宫门外等待末代帝王的召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如此暴雨实属罕见,可就连公孙久麟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样的暴雨里,一个惊雷击中了皇极门,竟活生生引起了一场大火灾。本来崇祯皇帝不信邪,也不想在日理万机里召见什么钦天监,可就在天雷击中皇极门后,崇祯皇帝仓促召见了公孙久麟。就在崇祯皇帝问以天火所谓何意时,公孙久麟将自己的计划如实如数地说了出来,听得崇祯皇帝面色铁青,虚汗淋漓。面对如注的暴雨和皇极门的浓烟,崇祯皇帝恩准了公孙久麟的请奏,并赐予金牌一面,特命可在民间相机行事。崇祯皇帝保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