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问我是否需要执行这条命令?”
“执行。”
“是,先生。”
呵呵,虽然这个贾维斯已经算是一个比较牛逼的人工智能了,不过它与科塔娜之间果然完全是不能比啊——贾维斯完全就是属于拨一拨、动一动的被动执行命令,哪怕哥们儿提出了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他都要在托尼?斯塔克同意了之后才会执行。而如果是科塔娜呢,像这种分析的工作更本都不需要我们两个动手,它一个人完全就能够将其包办下来。切,这个愚蠢的人工智能!
接着贾维斯将这座场馆的轮廓在逆时针转了两圈之后移动到了地球仪上北美大陆中间的那个凹陷处,然后我和斯塔克两个惊奇的发现这两者竟然完美的匹配到了一起。
“噢,王,你真是一个天才!贾维斯,将剩下的六座场馆也全部匹配到地球仪上,同时注意这些场馆顶部线段与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匹配。哈哈,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王,我们马上就能够发现我老爸留给我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
“是吗,那可真是要恭喜你了。对了,那些就算这七个场馆与地球仪相互匹配,但是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呃,这么说吧。我们现在是在寻找,不应该说是在重新寻找某种未知的元素。我猜当年我的父亲应该已经发现了这种元素,不过碍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而没有办法将它合成出来。现在如果我们的猜测没有错误的话,它的结构图应该马上就能够呈现出来了。”
“六个场馆已经完全匹配完成了,先生,请问接下去要干什么?”
“删减掉所有七个大洲的轮廓,不过我需要你保留下所有的经纬线以及它们之间的焦点。”
在贾维斯完成了相关的操作之后,现在整个球体上就只剩下了横向和纵向的线段以及大量的焦点了。不过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它们的密度也太大了一点吧?!普通的地球仪上最多就只有36条经线和纬线了(也就是每10度一条),而这个地球仪上线段的数量就夸张到180×180,也就是每两度就被划分了一条经线或者纬线。这么大的密度如果说没有什么猫腻在里面的话,哥们儿肯定会鄙视霍华德·斯塔克的。接着在贾维斯完成了工作之后,托尼·斯塔克这个家伙再次猛的向外挥动了一下双手。而这一次,我们两个被扩大的球体直接包裹到了它的内部。
“以经线和纬线的焦点为框架构建质子和中子,贾维斯,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是,先生。开始计算质子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