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都是不可能发现得了哥们儿啊。
完成注水之后,我打开了生化裝的防御模式以抵抗海平面下270多米的强大水压并将一部分的工程机器人调集到了生化裝背部用来存储氧气的内置储气罐的外部,让它们就像在派恩科雷斯特海边的那家工厂水门那里时干的那样,从海水中提取氧气充入到储气罐中。
然后重新打开了头顶上的舱门。从‘罗非鱼’号上出来之后,哥们儿并没有走远,而是等在了这艘微型潜艇的边上。这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刚才被咱给忽略掉了,那就是深海中巨大的海水压强。虽然出舱之后我发现生化裝的防御模式可以有效的抵御住这种物理现象,不过咱还是有一些担心啊。
我要看一看防御模式消耗能量的速度,如果能量槽降下速度太快的话就只能放弃这次行动了。这是因为在270米深的水下,此地海水的压力非常的巨大——水深每增加10米,它的压强就会增加1个标准大气压,现在这里有超过27个帕斯卡的压力(帕斯卡,为气压单位。1个帕斯卡相当于一平方厘米上承受1·0336千克的压力,这也就是说现在叠加在哥们儿身上的压力每平方厘米超过了27千克)。
现在有防御模式顶着,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万一在回到‘罗非鱼’号之前,生物电池包里的能量就耗尽了的话,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甚至到时候哥们儿被直接压扁那也不是没有可能地。所以现在我直接从生化裝操作系统的后台将能量生物电池包内能量消耗的曲线图调了出来,直接显示到了面甲上。然后通过大脑中生物质芯片的对这条曲线的分析和计算,我发现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按照上面显示的速率,哥们儿可以在这个深度的水中自由活动40分钟的时间。我算算差不多应该够了,反正就是过去看一下那艘潜艇上的涂装而已。在确认了防御模式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之后,哥们儿向着盆地的地步直接游了过去。
接着我花了五分多钟的时间沿着海床慢慢的游到了这个盆地底部那个工地的附近,由于再往前走就将要进入到那艘潜艇探照灯的范围之内了,所以在离开那里还有十多米的时候,我就停了下来躲到了海底一颗高出地面很多的石头后面,接下来咱开始利用生化裝面甲上的望远镜尝试着观察前方的情况。首先,那艘潜艇残骸果然就是‘鹦鹉螺’号没错——我看到了这艘拉长水滴形潜艇的头部有用白色染料喷涂着的‘US_Navy_Nautiloidea’这样的一串英文,它们的下方则是哥们儿在主神商城内所购买的终身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