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朱由榔的决策(2 / 3)

信任他。

如果朱由榔这个时候猜忌李定国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朱由榔没有良心。

虽说良心对君王并不是一个必须品,可朱由榔还是不希望自己陷入到一个冤杀忠臣的怪圈中。

大明要想继续前行,少不了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这样的忠臣良将一齐用力。所以他必须给到李定国等人足够的信任,赋予他们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

只有如此,李定国等人才能够帮助朱由榔拿下西域,才能帮助大明完成汉唐未能完成的基业。

对此朱由榔很有信心,所以这件事朱由榔不会再做太多的裁夺,而是会尽可能的冷处理。

不偏不倚,既不再责斥那些上书的读书人,也不过于苛责李定国。

这件事只要没人提起,用不了多久就不会有人记得了。

唉,都说做皇帝的很爽,可以随心所欲。

但朱由榔通过这五六年的试验,感触着实良多。

君王完全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畅快,反倒是得平衡各方势力,让所有人感到受到重视,不能让他们委屈。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啊。

但一想到大明的前途,朱由榔也只能忍下来。

就算他是一个裱糊匠,他也要竭尽所能的把大明裱糊好。

...

...

源源不断的白银从马尼拉经由海路运送回了京师。

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白银紧张的糟糕局面。

朱由榔当然是感到欣喜的,不过他也在给郑成功的圣旨中指明不可过于竭泽而渔,以免引发当地的矛盾。

毕竟他想要经略南洋,想要重建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保持大明一个十分良好的天朝上国的形象。

决不能让番邦小民看来认为大明是粗暴无礼的。

如此只会对朱由榔的大政方针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马尼拉是南洋之路十分重要的中转站,但并不是全部。

朱由榔也在圣旨中十分明确的要求郑成功尽可能多的探索港口。

毕竟这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如果可能的话,郑成功甚至可以去探寻美洲。

这个时代若是淘金,可以淘到大量的金子,所带来的巨额收益是白银所比不了的。

大明朝廷在历史上之所以步履维艰,就是陷入到了一个怪圈之中,就是只敢加征收农税,而且是主要对贫民农户收税。

如此一来自然是恶性循环。

所谓收入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就不说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