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郑经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由榔闻言转过身来,轻轻道:“平身吧。”
朱由榔一改往日的和善,而是面色肃然道:“小浪屿的事情朕都听说了,这件事不全怪你,但是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觉得朕说的有没有道理?”
朱由榔开门见山,反倒是让郑经舒服的多。
若是天子迟迟不肯提起此事,郑经才会感到尴尬不已。
“臣知罪,陛下所言不虚,这件事臣负有很大的责任。”
一个人能否成长看的就是他能否正视自己的错误。
就拿郑经来说,他一开始是不敢面对的,生怕因为这件事被朱由榔责斥。
但仔细看下来,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知道错了就好,倭寇非一日能除矣。你立功心切朕也能够理解,但下次再行动时要好好想想,到底能否毕其功于一役。若是不行,那就稳站稳打。你的兵力优势比倭寇大,那还有什么好怕的。该急的应该是倭寇才对。”
朱由榔语重心长的教导着郑经,就像是教导自家子侄一样,郑经也听得十分认真。
他原本以为皇帝陛下会对他勃然大怒,一顿责斥。
可是天子温文尔雅的给他讲道理,虽然不免有一些责怪的情绪,但也是很正常的。
这件事换做是谁都会生气的,毕竟如果不是何守义率部及时赶到,两万明军士兵很可能就被活活饿死在了小浪屿上。
郑经深吸了一口气道:“臣这次犯下大错,还请陛下责罚。”
犯了错就要挨罚,挨打就要站直。
这是郑成功教给郑经的道理。
虽然他是忠王世子,但他不希望天子因为他的身份或者是出于顾忌而对他有任何的袒护。
一来这样容易惹人非议,那些御史言官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二来呢,这样也不利于郑经自己的发展。
综合来看还是认罚领罚比较好。
至少这样郑经心里会比较心安。
朱由榔并没有立即发声,而是紧紧的盯着郑经在看。
他没有想到郑经会有勇气主动提出领罚。
能够做到这点也是不容易的啊。
“既然如此,那朕就罚你俸禄半年,你看如何?”
罚不是关键,而是走个形式。
朱由榔将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是鉴于郑经的认错态度很好,认错认的很及时。
这种情况下,朱由榔自然也没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