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对这片大湖的原始崇拜不得而知,渔工们只知道是“老一辈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即使在破除封建迷信最厉害的历史时期也没有停止过。
下午一点的时候,鲁哈大叔,告诉王不平,他们要准备收网了,随着一个年龄有六十多岁的老渔工一声令下,‘马神’开始搅动缰绳,拉着下面的鱼网前行。
最为摄人心魄的一幕便是这破冰捕鱼的时刻,只见长龙式的大网从冰口徐徐拉出,一条条还在冬眠的鱼在睡梦中便被惊醒,在大网里扑楞着、跳跃着。
看到那些渔工用高压水枪不停冲刷湖水,白蒙蒙的水汽随着湖水涌动而向外蒸腾,出网眼周边的渔工裸露出的眉毛、睫毛都结上一层白霜。
王不平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问了那渔工才知道,这是为了防止湖水重新上冻,也可以在渔网被拉出来的时候清洗网上的淤泥。
随着长龙似的渔网被拖上岸,渔头指挥着网两侧的渔工同时摊开网片以方便卷网机收网,到410米长的网片末端,入网的鱼儿越来越密集。
与想象中“欢腾雀跃”的大鱼不同,从网眼探出头来的是密密麻麻的银白色小鱼,长度都在10厘米左右。
看到王不平疑惑,一个工人给王不平解释道:“呼伦湖有30多种鱼,主要有鲤鱼、鲫鱼、油餐鲦、撅嘴白鱼,这种银白色的油餐鲦占到出鱼量的90%。
因为气候寒冷、生长期短,呼伦湖中的野生鱼类普遍生长速度缓慢,一条达1斤重的鲤鱼需要3年的生长期,而这些10厘米长的小白鱼已经长到了最大尺寸。”
最大的收获在最后面的网兜里,当网兜边缘被拖出水面时,小白鱼们已经完全堵住了出网眼。
为防止鱼落到冰面上冻成砣,手持“抄捞子”的渔工将活蹦乱跳的鱼捞出来时都要尽力如天女散花般向上扬洒,以保证鱼儿能均匀散落在冰面上,此时在金色的阳光下,银鱼漫天飞舞着,像是跳跃着的金鱼,阳光鱼影映着渔工们的笑脸,那种感觉就是农民享受着丰收后的喜悦。
王不平也试着抄了一会,发现,这活,要是没有力气,还真的不行,那一抄子,差不多有三十多斤,要是让现在大学生干这活,那是累死的多。
看着这铺满冰面的鱼,那些渔工还在从水里把鱼给捞上来,笑容在所有人的脸上呈现,用力的甩着捞抄子,鱼飞的漫天都是,王不平还看到一头大家伙,几个渔工用捞抄子都没有给弄上来,最后,还是一位渔工拿了个大网兜,两个人一起给捞上来的。
当鱼被捕上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