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郑庄公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讨伐宋国开始,周桓王就对郑庄公非常不满意,虽然没有撤销郑庄公的卿士职务,但是一直没有让他回朝就职,使虢公林父独秉朝政。郑庄公因此怨恨桓王,一连五年不朝。而且连年发动战争,吞并小国。周桓王认为,就是你祖孙三代对朝廷有功,你也不能胡作非为。你还打着天子的旗号,擅自调动鲁国、齐国的兵马,今天讨宋割地,明天伐郕灭许,这不反了天了吗,好几次想调动天下诸侯的兵马联合讨伐郑国,都被周公黑肩劝了下来。周黑肩说:“洛阳临近的兵强马壮的主要是鲁国和齐国,他们和郑国是同盟,又多次从郑国得到好处,他们不会打郑国。再大一点的宋国,宋侯刚刚从郑国避难回来即位,他在郑国受到郑庄公的保护,他不会出兵打郑国。剩下的都是小国,集合起来也不能构成对郑国的威胁。”
周桓王也感到朝廷的力量不足,就训练周国自身的兵马。但是,自东迁以来,岐丰以西的土地丢失,东迁之时又对有功的诸侯封出了土地,剩下的地盘就相当于一个中等的诸侯国,而且人口减少,兵源不足。但是自身还是建立了一支比较像样的王师。
在洛水入黄河处有一个芮国,诸侯是芮伯万,非常好色,妃子无数,母亲对他宠妃过多,沉湎酒色,影响朝政,非常厌烦,就发动兵变把芮伯万赶到了邻近的魏地(不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国内更立新君。秋天秦国出兵攻打芮国,被芮国打败。秦国从魏地把芮伯万带回。桓王十二年(前708)冬,周桓王和秦国一起出兵魏地,进攻芮国,把芮伯万送回芮国继续做诸侯。芮伯万是万姓最早的始祖之一。
攻打芮国的胜利,使周桓王异常兴奋,他觉得这才像一个帝王。同时,他还觉得自己的王师是最棒的。凡是不尊王的都应该受到惩罚,郑庄公就应该是第一个。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周桓王宣布撤销郑庄公的卿士职务。郑庄公也没服气,他认为桓王寡恩,不够意思,我们祖孙三代辅佐朝廷七八十年,尽心尽力,没有我们这些人的努力,朝廷早就不象朝廷了。王室衰微,是你们帝王软弱无能,平王面对西戎的进攻,不是调动兵马讨伐,而是迁都躲避;诸侯越礼越轨,周王不去问罪;我们大臣辅佐,大王该拍板的不拍板,是个扶不起来的主。王室衰微,诸侯自然强大,不过不强大也不行。
郑庄公接到周桓王免职的通知,本来应该到朝廷去朝见周桓王,他非常来气,认为这是桓王的不对,决定不去朝王,就给桓王写了一封信,信上一条一条列举郑伯三代对朝廷的功劳。并且宣布今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