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抢占荥阳(1 / 3)

?“什么道理?”郑伯友问。

太史伯阳甫回答说:“这个地方,临近虢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和郐国(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百姓们不归附他们。你身为朝廷司徒,又是天子叔父,朝野上下都很爱戴你,只要你张口向他们借地,他们不敢不给。但是,如果朝廷有什么麻烦事,这两个人可能背叛你,你就领兵平了他们。拿下这两个小国,周围的小城邑都会归附,郑国将是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fú)、騩(guī)而食溱(zhēn)、洧(wěi),加强治理,是可以牢固的。”

郑桓公又问:“到江南一带怎么样?”

太史伯阳甫说:“以往祝融曾经作帝喾高辛氏的火正之官,功劳很大,然而他的子孙在周代都没有很兴盛的部族,只有楚国还有兴起的可能。周衰,楚必兴;楚国兴起,对郑国不利。”

郑桓公又问:“那么我到西方怎么样?”

太史伯阳甫说:“那一带的人贪财好利,性好争斗,不能久居。”

郑桓公又问:“周代衰落,哪国又将兴起呢?”

太史伯阳甫说:“可能会是齐国、秦国、晋国、楚国吧?齐国姜姓,是太公望的后裔,太公望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秦国,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辅佐舜帝怀柔百物;楚国的先辈祝融曾创下盖世功勋。而唐叔虞到晋地,地势险奇雄壮,又治理得井井有条,也肯定会兴盛。”

郑桓公非常佩服:“老太史对天下大事真是了若指掌呀!”就暗地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派长子掘突领着大臣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的亲叔父,位高权重,哪敢得罪!又贪图礼品丰厚,好处多多,两君一合计,各献五座城池:鄢、补、历、华、丹、田柔、蔽、苑、函、依。郑桓公闻讯大喜,这样,郑桓公便有了立国的基础。不久,就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阳甫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今荥阳京襄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虢郐寄孥(nu)”,又叫做“桓公寄孥”。为以后武公东迁、开辟郑国400多年基业打下了基础,也为荥阳郑氏家族扎下了根基。

郑武公想起这段历史,十分佩服老太史的高见,佩服父亲桓公的远见和果断,前两年他奉父命向虢、郐借十个城的事情还记忆犹新,但是,“虢郐寄孥”的方案还没有全面实现,现在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