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章虽是南楚名将,毕竟与我军打了数十年交道,他手底下那些招数,我等多已领教。那张博虎却是新近才蹿起,我等此前从未知闻。大帅方才也说了,此人高才杰智,多有奇谋,惯使诡计。末将斗胆再度提醒大帅,万万不可大意!”
杨致颇不以为然:“我从来不曾小看过张博虎,但也从来不会低估自己。兵凶战危,将军认为我是会拿数万将士的性命开玩笑的人么?飞扬,还是由你来说。”
杨致与卫飞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已是确认无疑。沈重与杨致是郎舅姻亲,在兵部无所事事苦熬的几年间,连面都没见过几次,说的话加起来恐怕不会超过十句。心头不禁涌上一股难言的酸涩。
卫飞扬侃侃而言道:“大帅统军,各方各面都得到了皇上的全力支持,大夏朝堂亦无人胆敢掣肘。楚帝安于现状,并无进取之心。张博虎也未直接掌兵,除了谋划参赞军机之外,还须在军方巨头文焕章与权相谭重元之间苦心周旋。此为我方优势之一。”
“前番随州之战,文焕章之所以采纳张博虎之计,实际上是因为夏楚罢战数年。南楚压力日减,军方不堪忍受谭重元的打压排挤,不得已才放手赌上一把。随州两战皆胜,军方势力重又抬头,谭重元岂能放心?又怎会顺顺当当的任由文焕章趁胜攻取襄阳?依张博虎之智,不会看不到这一节当中的玄妙。楚军摆出攻取襄阳的姿态,不过是以进为退、虚张声势尔!张博虎必会极力劝说文焕章将重点放在防守随州,此前根本无意、也无心与我军死战。此为我方优势之二。”
“张博虎与大帅彼此知根知底,若说斗狠斗勇,无论从朝堂大势、粮饷支应、军械与兵力补充等方面两相比较。就凭硬碰硬的拼消耗,都能将楚军拖垮。若说耍诈用计,大帅比张博虎只会犹有过之而无不及。诸位以为张博虎对大帅就不心存忌惮么?”
“大帅曾经教授末将,不管对手是谁,都须着眼全局,明辨敌我优势,扬长避短。对付张博虎这等人,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换位思考,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反其道而行之。大帅布局分成三个重要节点,分别是大帅、末将与叶闯,各领重兵,他张博虎本事再大。焉能兼顾?以上乃是末将愚见,还请大帅指点!”
杨致满意的点了点头:“甚好。把话说白了,就是两场必胜之仗。于将军,沈将军,二位这些时日辛苦了。每战谨小慎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也是二位的长处,还望继续保持、予以发扬!”
于化龙、卫飞扬、陈准告退之后,沈重神情复杂的滞留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