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杨致为首的实力雄厚的势力集团。
认真说来,杨致是出自新皇“龙潜”时的门下。能贴身护驾,便是宣告对新皇的鼎力支持。赵启要向诸方势力传达的潜台词是:现在我才是皇帝,谁都别想乱说乱动!否则的话,哼哼,关门!放杨致!
翌年,即夏历隆昌一年元月初十日,先帝国丧已除,新皇举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
新皇登基之初的执政纲领,通常是无为而治,巩固皇位。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随后圣旨接连如雨颁下:尊奉梅妃为圣母皇太后。恩赦废太子赵恒,封为雍王,赐邸另居。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宁王赵当、康王赵敢同朝辅政。宁王与康王除各自承袭王爵的世子外,凡是二王嫡出的王子,一概赐封郡王。
原被缉拿下狱的郭子光、刘秉德、李子宽等三位重臣恩赦出狱,以原职留任,“戴罪立功”。耿进“病愈”。仍以武英殿大学士身份入阁为相。包括徐文瀚等原被降黜的宰辅大学士、各部尚书,一律官复原职。原被缉拿下狱的三十二位各级官吏,一概开释,回府“反省”待旨。
卫肃赐爵三等公,因其久病未愈,“不忍”委职,恩准其安居府中颐养天年。擢拔其子卫飞扬为禁军都尉。兵部左侍郎沈重调任禁军偏将。
先前诸方势力的人马,统统有份,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尝到了甜头。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很多人都十分乐观的估计。新皇比先帝要好伺候多了。但徐文瀚与杨致却可断言,赵启的心机与手段,只会比他老子更狠。
在牢牢掌控局势的前提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于能否像赵启死去的老爹一样,将他们置于掌中运用自如,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赵启的政治智慧、帝王权谋、心胸气魄,都将是漫长而严峻的考验。
颁给杨致的旨意姗姗来迟,大夏海关总督一职虽已任满,但除杨卿之外,无可替代。从先帝驾崩到新皇继位登基。已然告一段落。旨意一到,便意味着杨致已经完成在这幕大剧中担当的角色,是时候该滚蛋了。若是再留在长安,连同新皇在内的许多人都会感到不安的。
赵启很清楚杨致的能力与脾性。海关总督一职换了别人未必就干不了,但没了杨致的支持,一定什么都干不成。
此时辞官走人,无论是对赵启,还是对杨致来说,无疑都不太现实。大夏需要稳定。夷州需要加快发展步伐。那就接着干吧!
这年头手握重权的高官,如果没有达到董卓、曹操、司马懿这类猛人的档次,是不可能做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