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新时代来临 5(3 / 5)

唯我独法 志鸟村 3632 字 2021-06-06

说话的是陈易的舅公徐成楚,他是特意从北方赶来参加会议的。徐家只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官宦人家,作为领军人物的徐成楚比陈仲国还小10岁,却要彻底退出政坛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机要。

论魄力,在场诸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陈仲国,他显然早就有了决断,手指头狠狠的指着上面,说道:“摸石头过河是一种智慧,要我看,这种政治智慧远远未到要终结的时候,现在正是要它发挥作用的时候。江宁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我们先往前跨一步,如果不行就再退回来。”

退回来的时候显然得中央付出好处。这就是有家族的官员和没家族的官员的区别了。

大家心领神会,立刻统一了思想。

领导人的一锤定音往往能节省大量时间,诸人稍作消化,就开始讨论债券面额和发行方式的问题。

直接发行货币的提议只是好听而无法付诸实践,这毕竟是法律禁止的,而且牵扯到了无聊的主权问题。其实,货币诞生之初直至70年代,都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债券,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美国的货币也是以长期国债的形势发放的——由于停止了贵金属的兑换,这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通货膨胀,从而自然而然的赖掉了一部分的债务。

用贵金属做抵押且随时兑换的债券,可谓是一种回归本源的货币。但就像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一样,越是美好的理想越难实现,譬如世界和平,中国足球崛起或者官员的廉洁奉公。回归到债券方面,面额、防伪、生产和发行是麻烦的第一步,其次则是如何促进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的概念,不懂的人也是听过的。能够兑换贵金属的货币,怎么看怎么比国家信誉值钱。

三位幕僚曾经互相讨论过,周老此时给出方案道:“我们建议用50元、100元、200元和1000元的债券模式,争取在江宁的商业市场上先流通起来,根据回馈的情况再考虑进一步的流通,这也能减轻债券印刷方面的压力。兑换方面,如果陈易每个月能提供20吨贵金属,我们每个月再购买10吨贵金属,三个月后就能发行第三期了,到时候放开兑换如何?”

这算是一种尝试了。

陈仲国探寻的看向陈易。

“我没有意见。不过,你们准备怎么管理这批债券?”

“通行的做法是挂靠再财政局下面,建一个债券委员会……”

佛老话音未落,陈易就摇头道:“那不行,到时候就得和国家扯皮。”

“挂靠不算是是给了国家。”佛老解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