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平川之豪情震山河(3 / 4)

骁骑 虎贲中郎 3302 字 2021-06-06

,阴寒潮湿,我汉人涉足其中,水土不服,易生疾患,难以适应。其三,南地水密布,通行不便,阻塞道路,不利大队人马行军。此外,还有气多变。气候变幻莫测等制约因素,其中不乏雪山、沼泽等恶劣环境。由此使得这些疆域数百年来一直**于大汉之外,人迹罕至。所知寥寥。

但是这些困难总要一点点克服,不能望而却步,继而将其彻底遗忘。只要我等不轻言放弃,坚持探索,稳步推进,终有一日能够克服困难,进入这些未知的疆域。只要肯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英雄辈出的大汉民族。对此我深信不疑!”这番话是李利的肺腑之言,亦是有感而发。

面对英姿勃发的周瑜、法正和诸葛亮三人,又置身于益州境内,再世为人的李利不由想到许多和他们相关的事情。

历史上,周瑜曾经千方百计地谋取荆州,屡败屡战,并为此付出生命,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而流芳千古的武侯诸葛亮,穷尽一生心血都在谋划着北伐中原。一次又一次劳师远征,奔赴千里攻打西凉,最终仍是以失败而告终,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法正也不例外。所有心思都用在中兴汉室,辅佐刘备身上,同样是年寿不永。英年早逝。

这些对于李利而言已经尘封的历史,让他感慨良多。思绪万千。此刻谈论到南蛮问题的时候,李利萌生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假如历史上的周瑜辅佐孙权割据江东之际,他能将目标从荆州转移到江东以南和西边的所谓蛮夷之地,继而倾尽毕生精力,率领东吴水军西南挺进,其结果又将是何等景象?

与之相对的是,诸葛亮穷尽一生心血都在北伐,为此不惜数次远赴千里之外劳师远征。倘若他将战略目标转移到益州西南或西边的广博地域,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加上益州后方的钱粮供给,未必不能在西南再建一个强大的帝国。要知道益州之外还有极其辽阔的土地,诸如后世的越南、老挝、缅甸、**和印度等疆域,其疆域之大,与大汉疆域相比亦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有道是:千里蜀道难于上青。可是蜀汉大军却在这条蜀道上耗尽数十年光景,翻来覆去折腾了十几回,怎么就不能穿过南蛮领地,向西南和西边开疆扩土呢?历史上的诸葛亮已经平定了南蛮,克服了毒瘴,怎么就不能再进一步呢?古老的印度文明能与华夏文明相媲美,以诸葛武侯的通彻地之能,穷尽一生心血,即使不能占领其全境,打下半壁江山完全没有问题,如此便可再创一个华夏文明,再建一个东方帝国。

如果诸葛亮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