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有些心绪不宁,隐隐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躺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还莫名地一阵阵心悸,预感着似有大事发生。身居上位多年,袁绍对自己的预感坚信不疑,总觉得中山甄家之事有些蹊跷,却又说不出哪里不正常。或许正是鞠义反馈回来的讯息都很正常,反倒让他觉得有些不正常。
因为甄家和袁家是相交多年的世交,以往彼此间也经常合作,袁家手里有权,而甄家手中有钱,两家互利合作,自然无往而不利。然而,自从甄家主事人甄逸英年早逝并由遗孀张氏接掌家业之后,两家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疏远起来,彼此互利合作的事情也越来越少,无形中似有一层挥之不去的隔阂。
紧接着,董卓入洛阳把持朝堂,倒行逆施,而袁绍则当堂怒斥董卓之后随即逃到渤?ahref="http://www.9txt.net"target="_blank">www.9txt.netぁT俸罄矗芟煊泌鸨址ザ浚淙坏鄙狭酥詈蠲酥鳎创偈苟磕招叱膳菹律笔郑逖粼业障道嫌琢桨儆嗫诰∈墒资局凇?br/>
此事一出,袁家最具名望的嫡系长辈和族中名宿几乎尽数被董卓诛杀,惨死殆尽。而袁绍当选诸侯盟主固然名声大噪,却无形中失去了家族元老的助力。然而,正是他率领诸侯大军威逼董卓,才导致袁家长辈惨死。此事随之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广为人知。
东汉以孝道治国,袁绍当上诸侯盟主之举,虽不是有意为之,却终究是牵连袁家族人满门被诛。这一点永远也抹之不去,虽然袁术同样参与了此事,但诸侯盟主却是袁绍,而他还是袁家长子,故而这个不孝之名始终都会记在他头上,对袁术则影响不大。
经此一事,有人认为袁绍此举深明大义而投效于他,也有人为此心生芥蒂,对他敬而远之,不相与谋。其中一些百年望族世家更是为此心生兔死狐悲之感,认为袁绍生姓凉薄,对他深为不耻,不愿出资支持他,也不愿意将家族子弟送到他麾下效力。比如河内司马家族,陈留卫氏家族,还有颍川世家和司隶境内的百年望族,甚至袁绍怀疑中山甄家或许也是为此而对他心生不满。
当天夜里,袁绍一夜未眠,许多已经渐渐远去的旧事悉数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次曰清晨,也就是今天早上,袁绍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放心,加之袁熙和逢纪领兵前去甄家三天未归,这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促使他深信自己的预感没错,中山甄家一定发生了大事。于是他当即带着中军亲兵赶赴中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