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心存妇人之仁,以免后患无穷。”
看着慈眉善目的甄袆居然能说出如此杀伐果断的话,李利惊诧之余,不由心生感叹:“甄袆不愧是执掌甄家财团数十寒暑的主事人,而今虽是年逾古稀,行将就木,却依旧见识不凡,将天下局势看得透彻。当真是:人老智不衰,眼花心里明!”
思绪之中,李利恭声应道:“前辈所言极是,文昌受教了。”
话音稍顿之后,李利道出此行真意:“半个时辰前,晚辈方知甄老下令举族迁往长安,并在一个月前便开始转移家产。甄老如此信任晚辈,竟以一千一百多口族人的姓命相托,文昌深为感激之余,又倍感责任重大,不知如何才能报答您老的偌大恩情。还请甄老明示。”
“文昌既然问起,老朽便直言相告。”甄袆老人似乎早就料到李利离开甄府之前肯定会来见他,也必定有此一问。因此,当李利主动询问时,他没有敷衍客套,坦言道:“老朽之所以决定支持文昌,举族搬至西凉境内,原因有三。
其一,甄氏命苦。她十五岁嫁入我甄家,不满十八岁时,犬子因病早逝,此后一直守寡独居,以一介女流之身担负起整个家族的兴衰命运。这些年来,为了经营家族产业,她不辞劳苦走南闯北,四处奔波,以致甄家商铺三年内盈利超出以往三成,将甄家商铺遍布天下?ahref="http://www.9txt.net"target="_blank">www.9txt.net晌嚼涂喙Ω撸滩拍苤撸冻艺缂依抑鳌?br/>
一个月前,甄氏向老朽百般推崇文昌,言谈举止间流露出对你的爱慕之意。当时我很震惊,怅然若失,生怕就此失去她这个好儿媳妇,好女儿。但是,当我回过头来细想,便释怀了。作为公公,我可以阻止儿媳改嫁,但甄氏为犬子守孝三年之后,按照旧制,就可以改嫁。而作为父亲,如果不希望女儿过得幸福,便不是一个好父亲,枉为人父。所以,于情于理,我都不能阻止甄氏改嫁,反而应该支持她争取幸福生活。
其二,我甄家始兴于王莽乱政之时,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传承。早在五年前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时,我便将董卓看做第二个王莽,认为汉室江山危矣,天下将再次陷入动荡混乱之中。不承想,董卓姓情暴虐,杀戮太甚,胆大妄为,远不及王莽手段高明,非但没有篡位成功,反而招致**人怨,激起各镇诸侯联盟讨伐。故而,董卓其人不如王莽狡诈,但祸乱朝政的本事却在王莽之上,致使大汉天下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将整个大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