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碍观瞻,将其赶至小巷角落罢了。张邦彦满腹疑窦,只是不便发问。不过,这个疑团很快就被解开了。
一行人络绎出得城来,径往灾民大营而去,为了保证知府大人安全,李崇派出了100多本县土兵沿途关防,本地驻军刘百户着实巴结,也亲自带着自己的十几个家丁随从护卫。饶是如此,因知灾民大营有近五万人,张邦彦心下兀自微微不安,如此多灾民,闹起事来可是了不得的。但既已到此,不亲眼瞧上一瞧又如何放心?
到得地方,下轿四顾,他才晓得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营地占地极广,却安排得井井有条,地面甚是整洁,垃圾粪便皆无,全然不似寻常灾民聚集处般肮脏邋遢。众灾民秩序井然,就似身处寻常乡间一般。见得这许多大官前来,众人纷纷跪伏在地,口称参见大老爷不迭,张邦彦忙叫众人起身。只见眼前灾民多是老弱,少见青壮。一问之下,方知青壮都被官府组织起来兴修水利,开荒放垦去了,原来这是吴为和李县令商量的以工代赈的法子,给了灾民好处,就要他们付出劳动,不能因为他们遭灾就将其养起,这样只会造就一批懒人而已。不仅流民,就是城内乞丐,也一体办理,发给口粮,令其做工,以自食其力。这就是为什么适才街上看不到半个乞丐的缘故了。就是老弱,也都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如清理垃圾,缝补浆洗,为上工的青壮们送饭送水之类,整个营地虽大,却少见闲人。
张邦彦一边行来一边听取身旁李崇和吴为的讲解,对安塞的诸般做法大感新奇,其实这些做法浑没什么难度,只是平日并无人想到去做而已。相比安塞,别的县份对于灾民都是畏之如虎,视之如贼,往往以迫使流民离境为幸。而安塞却将灾民视为宝贵的劳动力,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各项生产劳作。两种做法,一看可知高下。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有充足粮食和水源作保证,这又是安塞的独到之处了。
张邦彦还发现营地中相隔不远就有一处水井,多有灾民排队取水。他虽不亲农事,却也知道在陕北一口能保证出水量的深井意味着什么,且这营地之中居然水井颇为不少,如若均为官府组织挖掘,所费当真不菲!一问之下方知此乃钻井器械所为,此物亦由福建海商从海外贩来,价值昂贵,但钻井效率奇高。张邦彦听得此物亦由吴为出资购买,联想到之前诸般情事,不禁暗自嗟呀,此人家资竟如此豪富!他心中一动,向吴为开口道:“为文可能再向那海商多多购置此物?银钱方面大可放心,必不让为文吃亏。”他想此物若是推广,自己亦是功劳不小。吴为笑道:“大人下询,倒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