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刚过,长安城中还残留着节日的气氛,长安街上有不少人家还留着中秋之夜逛灯会时悬挂的灯笼,仿佛每年春节时的吉祥兆符,迟迟不肯摘下来。
今年长安的灯会比往年更热闹,虽然朝廷没有旨意操办,可大劫刚过,虽然李世民还没有挂冕登基,实际上已经如改朝换代般。
吏部和礼部分别向李世民进奏表,要大办今年中秋灯会,让朝廷大臣与民同乐,李世民不置可否。
吏部和礼部明知李世民也不反对大办今年中秋灯会,但也不好自作主张,只是放风出去,今年中秋灯会,家住长安城中的朝内大臣,应该大办灯会,实际上朝中大部分官员都在长安城中有宅院,没宅院的只是一些外省考士入官于朝廷任职的年青人。
至于朝中那些大臣有不少人是李世民的老部下,自然不甘于后,那些原与太子有瓜葛的大臣,更是借此机会表表忠心,因此,今年这中秋灯会朝廷虽没花一两钱子,却也办得非常的红火热闹。
当夜,各家各户张灯结彩不说,有许多官宦商贾之家竟然一改往年之俗,竞相燃放焰火,更有甚者,一些巨商之家竟然搭彩台抛绣球为女儿招婿。
这中秋之夜的热闹自不必细说,且说这长孙无忌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件事,就是这李渊皇帝禅让帝位之事。
他知道这帝位李渊迟早会让出来,说不准李渊会借北征大捷之机便把帝位让出来,但是,如何做得让李渊风风光光的退下来,却要得费一番脑筋。
中秋过后的第四天早上,长孙无忌忽然想起那李渊皇帝今年已是五十八岁了,这些年来李渊从没为自己办过寿宴,虽然往年大臣们也提过,但李渊每次都拒绝,近年来竟没人再敢提为李渊办寿宴之事。
长孙无忌想,这不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吗?热热闹闹的为李渊大办一次寿宴,让全国上下都知道李渊这个时候还是皇帝,然后他退下来,既有了脸面,也消除了下面军民百姓的种种猜测。
长孙无忌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吃了一碗白粥和一小碗香菇炖猪蹄肉汤,便出门上了秦府来。
按照往常李渊皇帝主朝的惯例,这个时候正是大臣在垂拱殿上奏事的时候,如今李世民只是以太子的身份主事,不能接受大臣们朝拜之礼,也就只在秦府客厅中设一便桌,在那里批阅奏章,一般的事情,大臣们可按往常上朝时间于早上直接上秦府找他面奏或送上奏表就行,重要的事情则随时可奏。
长孙无忌走进秦府客厅时,一些早来送奏表,得了朱批的大臣,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