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元吉领兵北征,让秦府诸位将领随行,他心里便是七上八下的。他隐约感觉得到,有一种可怕的东西隐伏在他的身边,他似乎明白这种可怕的东西是什么,却又似乎模糊不清。
太子和元吉在北征问题上抢尽风头,世民却羽翼尽折,李渊心里不免有点愧疚。他明白,今天这局面,是他有意袒护太子、元吉的结果,也是他希望的结果。但想到世民为大唐立下那么多功劳,作出那么大贡献,想到他们三人同是自己的儿子,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却不能主持公道,便不免满怀愧疚,心里隐隐作痛。
但是,转想到后宫那些嫔妃的将来,心里隐痛和忧虑又矛盾地交织起来,让他无法取舍。往下出现的事情,他推测着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会有一场血腥的屠杀,兄弟争权,世民处于弱势,他除了仍留在府上五百名兵丁外,所有将领都调随北征了,这样的情况,世民只能坐以待毖。
二是世民携家逃离京城,或者被看押牢中,他这位无能的老父,则走下龙座,颐养天年。李渊对这皇位倒没多大的留恋,倘若传位给太子或世民,都不会引起他们兄弟相残之话,他早就自愿让了这个皇位,退养后宫,有张、尹二妃相陪,享受天伦之乐,他也感到满足了。
但是,他就担心这场避免不了的血腥屠杀真的到来。他觉得只要他在位,至少能控制住这场血腥屠杀,不至于让它酿成惨不忍睹的结局,甚至能在关健时刻扭传局面,尽量能让胜者善待失败者,避免大规模血腥屠杀的可怕局面。
李渊忐忑不安的内心症结正在这里,他已经有意无意的放纵这两种可能的发生,但他却不敢肯定这最终的结局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