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日美联合舰队覆灭 下(8 / 11)

飞行队,担任作战任务。反对这个政策的人认为,这种做法眼光短浅。他们主张应该把一些最优秀的和最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派到海军航空队去当教官,以便把他们的智慧和作战经验传授给年轻无经验的学员。

但由于“精兵政策”在二战初期的菲律宾和印度洋作战方面显得如此成功,以致盟军从航空母舰抽调去担任教官的飞行员,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的。

结果是马里亚纳海战后,曰本没有干练的预备飞行员,就是说,没有能马上执行作战任务的飞行员来填补这次海战中损失的飞行员的空额。

海战后补充到航空母舰上的最好飞行员,单就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就必须进行几个星期的基础训练,还要花几个星期掌握作战技术,才能执行作战任务。

这是曰本在影响美国,因为美国并没有在海战上打败过曰本人,并没有像后世有自己的一套实验经验。所以,按照美国人的想法,曰本海战经验很丰富,并且航空兵也很优秀。这就难免让美国让步于曰本。

当初曰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在科学技术成就方面也是落后的,而且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最明显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缺少雷达。

在向马里亚纳群岛出发前两天,“伊势号”和“曰向号”战列舰装了雷达。它们是最早装备雷达的曰本军舰。

几个月以前,曰本海军当局曾极力主张给四艘航空母舰安装雷达,但由于战局的改变,中华大举轰炸曰本本土,又急于和美国舰队形成编队配合,密电代码共享,组建联合司令部等许多问题,这让曰本联合舰队基本上没有安装什么雷达。当然,当时也有其他因素,他们相信美国的雷达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

但是,依靠别人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就像之前的马里亚纳群岛,南云忠一的特混舰队要是每艘军舰都装有雷达,就不会有后来如此场面出现。

雷达能够穿透阻碍南云部队前进和接近战场道路上的大雾。更重要的是,雷达可以及时发现敌侦察机和测出其位置,这样盟军战斗机便能在敌机向敌舰队报告自己阵位之前将其歼灭。雷达还可以提早发出敌机来攻击航空母舰的警报。而且如果侦察机装备了雷达,就能比目力观察更早发现中华太平洋舰队。

这些推想,使人想起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发展的一桩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雷达的一个关键部件是定向天线。这种天线是一位曰本大学教授八木秀次博士最先制成的。

二十世纪32年,八木在国内发表了他的发明。不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