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是在陆军或海军里当军官。一旦入伍,他们从士兵的口中更深刻地了解到贫困的情况。这些士兵,每当收到家信,都会失声痛哭——由于儿子远离,全家正处于饥饿边缘。青年军官认为责任在他们的上级、政治家以及宫廷官员。他们加入秘密组织,其中有些秘密组织号召采取直接行动和暗杀,有的则主张对外实行领土扩张,对内则实行改革。
昭和3年,因为军方在中华的战败,导致大量的在华利益消失,并且赔偿了近二十亿日元(华丽模糊换算的)。这种骚动已到了白热化程度,但是靠了两位在军方范围内活动的非凡人物才把酝酿已久的计划付诸实施。一位是石原莞尔中佐,另一位是坂垣征四郎大佐。前者有才华、脑子快、浮夸、主意多,后者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又富有组织才能。两人搭配在一起是最完美不过的。只要石原想得到,板垣便做得到。两人都是关东军参谋军官。这支军队于一九0五年,为了保护日本的利益,被派到面积堪比日本四岛的朝鲜。
这两个军官认为,要解决日本的贫困只能在朝鲜和中华找出路,可以把荒无人烟的朝鲜变为文明的、繁荣昌盛的地区,既可减少国内的失业,还能给人口过多的本土找到出路——在本土,三分之二以上的农场占地不到二又四分之一英亩。朝鲜还能为日本保持其工业国地位提供它极端需要的有保证的原料来源和成品市场。但是,石原和坂垣认为,除非日本完全控制朝鲜和中华的东北,否则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的满洲还在军阀张作霖大帅的统治下,但统治很松散,日本那时也只有在铁路沿线驻扎军队的权利,并从事采矿、农业和商业活动。
几百年来,为争夺中华北部这一大块土地,斗争从未间断。当时中华占领了满洲和朝鲜,俄国人则占领了从白令海峡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沿海地带即滨海边疆区。许多世纪以来,日本闭关锁国,直到一八五三年以前,从未参与争夺这块土地。那一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斯.佩里率舰驶入江户(东京)湾,用火炮迫使还处在中古时代状态的日本接受现代生活。日本人坚定地接受了这一选择。他们不辞劳苦地抄袭大规模生产的最新技术,甚至增加了创新的做法,例如,纺织女工穿旱冰鞋以便多操作一些纱锭。他们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并开始模仿欧洲的武力外交,派出讨伐性的远征军。不到几十年,日本便控制了朝鲜的大部分地区,并于一**四年为了朝鲜同中华打一仗。日本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还获得台湾、满洲南端和辽东半岛及其两个重要军港旅顺和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