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房间。
黄俨走到朱棣身旁轻声说道:“皇上,御膳太油腻,夏侍郎怕未必克化得了。奴婢吩咐御膳房准备了一杯羊奶,另外还备了一些点心。”
朱棣目视杨士奇,见他点头,于是对夏元吉说道:“朕如果在一旁看着,你吃得也不自在,朕就和士奇下盘棋,你只管慢慢吃。你和士奇都是朕看好的人,年纪都比朕小,自己多注意下身体,朕还打算把你们留儿孙们使呢。”
“留给儿孙们使”这句话是朱棣的真心话。朱棣穿越之前的那个平行空间,明成祖的儿子仁宗和孙子宣宗共统治了中国十一年时间,这短短的十一年被后代的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文景之治”相比的“宣仁之治”。这个盛世当然不会全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功劳,共同努力营造“宣仁之治”的人群当中,杨士奇和夏元吉的身影即便不是最耀眼的,起码也是最耀眼的之一。如果杨士奇和夏元吉因为意外提前死了,朱棣不敢肯定是否还会有“宣仁之治”的盛世。中国的百姓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活得实在太艰难,难得有那么几年舒坦的日子。虽说朱棣自认严重缺乏同情心,但这点基本人性还是有的,自然不希望这两位未来的名臣有什么闪失。
或许是因为朱棣说这句话时确实真心实意的缘故吧,看着皇帝一脸认真娓娓如对家人一般叮嘱自己注意身体,夏元吉心里一酸一热,泪水已在眼眶中打起转来。
“臣何德何能,劳圣上如此挂心……”说到这里,夏元吉想起昨天皇上说自己才器在户部无人能及,要给自己加重担,又将役法改革的思路预先告诉自己,并且还给了自己密匣上奏的权力,最后又思及皇帝对自己如此关心重视,于是哽咽得语不成声。因担心自己君前失仪,夏元吉赶紧垂下头,颤抖着拿起一块点心塞进嘴里,以免哭出声来。
一旁的杨士奇则既是感动又有点不安。杨士奇不知道自己在另一个平行空间最后会位极人臣成为相当于宰相的首辅。因此,他对自己仅仅只是个六品官员却受皇帝如此的重视颇为不解,一时间已经难以全然品出滋味,只觉得皇上的这份期待沉重得令人承荷不胜。
当然,不解归不解,那份感动却是怎么也无法忽视的。
杨士奇强撑着不带出颤音。
“臣仰邀皇上知遇之恩,敢不糜骨粉身图报,继之以死……”
“罢了罢了,朕也就是这么一说,你就带上了奏对格局。朕不喜欢听这种官样文章,来,和朕下盘棋。”
朱棣前世棋力不高,这一世棋力同样勉强。杨士奇的棋力称不上国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