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的核心就是编剧,《越狱》的成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越狱》的成功首先是编剧细节上的成功,他们往一个普通的警匪故事主干上倾注了大量细枝末节以完备其悬念。诸多细节比如米帅的文身、破墙的胡克定律等,这里面涉及了美术、地理、几何、化学等诸多学科常识,甚至还有建筑学、符号学、密码学、侦破学、心理学等高端的理论,其运用之圆熟、设计之精妙、应变之灵活令人叹为观止。
另一方面,《越狱》的编剧还相当善于“留钩子”。编剧技巧中有一个“钩子原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结尾故意留下一个悬念,这个悬念要寻找合适的时机,但这个时机可以硬造。《越狱》每集的结尾就是这样的大“钩子”,让你寻死觅活地想看下一集。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在梅花传媒,一部电视剧的编剧都是团队作业。分纵向、横向好几个层次来创作剧本,好像造房子一样,一层层地垒搭上去。
国内电视剧制作的同行,目前与梅花传媒相去甚远。他们于其羡慕梅花传媒再商业上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不如在这些基本功上多下苦工,才是正确道路。】
这段时间媒体的文章一篇篇出来,大多是夸耀赞叹的,一时间,似乎研究梅花传媒的成功之道成为了一门显学。
在这一波热潮下,《越狱》的第二轮广告招商也落下帷幕。4亿人的巨大收视人数,也吸引了国际广告巨头的目光。在这一轮的招商中,百事可乐以30秒380万元的最高价,夺下这一轮的标王头衔。《越狱》第二轮的平均广告收益,上升到了每30秒150万的价码。
当然,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随着《越狱》的持续播出,秦天柱也从这几天的媒体评论上,闻出了一些不太对劲的苗头。
《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说说冯锦堂(t-bag)这个人物!》
【如果米帅是《越狱》中善的一面,那么冯锦堂(t-bag)就是《越狱》中恶的极致。如果说,《越狱》里其他角色都还是“人”的话,冯锦堂(t-bag)可能就是唯一的“兽”。一个人做一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坏事不做好事。冯锦堂(t-bag)——恋童癖、同性恋、强奸犯、诈骗犯、告密者、反骨仔、变态杀人犯——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犯罪人”,其出现的原因完全是由于生物学上的退化现象,从一生出来,冯锦堂(t-bag)就是注定要堕落的。《越狱》中的冯锦堂(t-bag)是特殊到极致的一个疯子,是一个被生活抛弃